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商业银行内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的稳定运行,对这些不良资产的处置妥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生命力,高额的不良贷款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很多危害,如影响银行资金周转,造成银行的资金损失,导致银行财务状况恶化,制约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本文从目前国内不良资产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包括宏观成因、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发现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症结所在。结合美国、波兰等国家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方法,提出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处置模式,总结国外处置方式的经验教训,使我们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尽量避免重蹈覆辙,从而采用更高效的处置方式。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长时间从事不良资产的处置,在工作的同时也对其他商业银行的处置模式进行调查了解和思考,本文从笔者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对其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的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完成本论文的写作调查。重点分析了不良资产的各种处置方法,主要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出售、签订资产管理合同、调整债权结构、不良资产重组等方式。从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处置方式中,可以看出,政府、国有企业、银行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须从三者身上下手,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须转变传统的清收思维模式,传统的清收思维模式局限于运用追索债务、呆账核销、抵债资产拍卖转让等方式,而这一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因此加强不良资产市场化运作体制和机制的试点和推广,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下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思路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结合实际运用灵活样的清收方式,积极进行债务重组试点,促进债权尽快回收。在国内处置大量存积的不良资产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试行不良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改善资产质量。运用信托机制,处置抵债资产,加大处置力度,快速进行处置。本文还分析了不良资产处置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以及在资产处置中如何有效利用法律法规保护商业银行自身债权。并根据分析的不良贷款的成因,提出商业银行避免继续出现大量不良资产的建议,同时应加强银行内控治理机制,银行的管理应遵守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程序,准确的评价银行资产组合和风险状况。内部控制系统应具备审慎的信贷审批程序,明确的授权和授信制度以及严格的行政管理程序,应保证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监视各项业务开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跟踪监测采取的措施正确与否。资产处置的有关协议、程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不良资产的处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运用创新的金融工具进行处置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文在探讨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同时,提出其中应注意到的法律问题,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使处置过程更加高效。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我们必须严防新的不良资产的发生,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完全避免发生新的不良贷款,但可以在发现有新的不良资产发生的初期即果断采取措施,避免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