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存量是城市建设活动中的物质积累,伴随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积累及排放,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经济、人口等因素引致的对建筑存量需求的增加会引发资源、环境双重压力,进而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近二十年,北京城市面积急速扩张,人口稳步增长,城市化进程显著,相应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存量发生较大演变,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因而量化建筑存量,分析并理解其积累过程和机制是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有助于评估北京建筑存量演化的资源环境压力,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采用自下而上法,构建建筑存量计算模型,动态地量化了北京市1992-2016年的6类主要建筑中的10种物质的存量规模;其次,构建存量驱动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北京市建筑存量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资源环境效应;最后以IPAT模型下的LMDI法分析了影响北京市建筑存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如下:(1)北京1992-2016年建筑存量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至2016年,建筑存量总量扩大至1992年的4.91倍达到2001.91Mt。经历了1992-2000年缓慢增长、2000-2008年快速增长、2008-2016年稳步增长的过程。(2)物质输入量由1992年的3416.47万吨增至2016年的10852.07万吨,北京建筑资源消耗呈上升态势。按建筑划分,房屋物质输入量最多,其次依次是道路、管道、轨道;按物质分,砂石历年输入量最多,钢铁输入有明显的提升趋势。物质输出量由1992年的914.96万吨,上升至2016年3806.59万吨,北京的建筑垃圾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按建筑分,道路物质历年物质输出量之和最多,房屋紧随其后,其次是管道和轨道;按物质分,砂石历年输出量最多,钢铁和水泥的输出量也较大。考虑循环利用情形下的北京建筑存量演化物质代谢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都优于未循环情形下的资源环境效应。(3)全时段看,1992-2016年,北京市人口和经济增长对建筑存量增加是正向影响,而技术提升对建筑存量增长有抑制作用,提高存量利用效率、降低物质利用强度、提高建设技术可以作为减少建筑存量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