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变应性鼻炎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0%~25%,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疾病和劳动能力丧失的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针灸治疗疗效均已得到初步肯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鼻腔黏膜组织发生重塑,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改变,黏膜上皮的损伤程度与病情和变应原的总量有关。糖精实验是目前临床评估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最常用的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应用药物口服或经鼻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在鼻部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的同时,鼻腔黏液纤毛清除时间也有缩短。针灸治疗对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情况尚无研究报道。2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病情严重度及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改变情况,探求针灸对变应性鼻炎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也为临床寻找可操作性强的客观评价指标提供研究基础。3研究方法本研究自2012年7月~2012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变应性鼻炎专题门诊收集经过耳鼻喉专科确诊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者30例,平均年龄40.27±12.44岁。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年龄18岁~70岁;(3)病程至少1年;(4)能够正确地描述本人意愿,志愿参加本研究,服从医嘱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同时设有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对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针灸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鼻炎症状体征记分、糖精时间、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和鼻炎严重度VAS评分,其中,由耳鼻喉科专科医师对患者鼻部体征进行评分,采用糖精实验检查评估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记录糖精时间。治疗前后鼻部体征评分和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检查,均由同一位耳鼻喉科医师评定完成,并且该评定医师未参与治疗过程。4研究结果在鼻部症状体征记分方面,治疗后患者鼻部症状体征较治疗前好转(P<0.01),30例患者中显效人数为9例,占总病例数的30%,有效人数为15例,占总病例数的50%,有效率为80%。鼻腔黏膜颜色方面,针灸治疗后左侧鼻腔黏膜为苍白色者由治疗前的15例,减少为9例,右侧鼻腔黏膜为苍白色者由治疗前的20例,减少为9例,治疗后黏膜呈淡红色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显著(P<0.01)。在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方面,由于糖精实验测量过程中禁止患者用力吸鼻、擤鼻涕和耗时时间较长原因,至实验结束时符合要求病例为10例,糖精时间由治疗前(1367.40±717.997)s减少为治疗后(562.80±318.464)s,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方面,针灸治疗后患者各症状VAS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各症状的改善程度均在50%以上,其中流泪、结膜充血、眼部瘙痒和耳痒症状的改善在70%以上。在鼻炎严重度VAS评分方面,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5研究结论本组针灸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率为80%,与应用药物或免疫疗法疗效接近;治疗后患者的鼻部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显著好转,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改善明显,病情严重程度明显下降;针灸治疗后黏液纤毛传输时间显著缩短,患者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有改善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