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模型中的同位旋标度现象及相关实验初探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离子加速器和放射性核束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原子核物理的研究领域,使人们可以研究不同极端条件下原子核(核物质)的存在形态和特殊性质。同位旋标度律是近几年发现的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物理现象,研究发现反映两个同位旋相似的反应的同位素产额之比的同位旋标度规律有可能较好地将核反应退激过程的影响消除。同位旋标度参数来源于发射源的不同质子、中子组分及其相互作用,人们有可能从中提取核状态方程中的对称能信息。而对称能的密度依赖关系是当前核物理乃至核天体物理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从统计碎裂理论和实验的角度研究中能重离子反应中的同位旋标度的规律。   作为统计模型之一的格点气体模型可以描述碎裂产生的同位素分布和相关的物理量。由于模型中能给定初始的温度和密度,因此本文作者可以用来研究同位旋标度行为的温度和密度依赖关系,同时非常有必要研究对称能的温度和密度依赖关系。本文研究平衡热源(质子数为2-30,但中子数N-30、33、36和39)中的轻碎片的同位旋效应,研究了同位旋标度参数和提取的对称能系数的同位旋自由度随着密度和温度的演化。研究发现同位旋标度参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我们提取了对称能项。发现它对温度的依赖性不强,但对密度有明显的幂指数规律。另外采用不同势参数的结果表明随着核子-核子不对称势的增强,对称能变大。   统计擦碎模型考虑介质中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和核物质密度分布弥散度,能拟合中能重离子弹核碎裂反应产生的同位素分布,因此可以用来唯象研究同位旋效应和同位旋标度。本文首先在统计擦碎模型的框架下,系统研究了60A MeV的40/36Ar,48/40Ca,64/58Ni,86/78Kr,124/112Sn和129/136Xe一系列炮弹打靶112Sn的类弹碎片的同位旋效应和同位旋标度系统学行为。本文作者发现不同反应体系的归一化的峰位差△Apeak/△Aproj具有与参数(Zproj-Z)/Zproj相似的依赖性。不同体系的同位旋标度参数α和β具有不同的值。但是,约化同位旋标度参数α/△[(Z/A)2]和β/△[(N/A)2]具有与参数(Zproj—Z)/Zproj或(Nproj—N)/Nproj有相似的依赖性。同时还讨论了蒸发效应对同位旋效应和同位旋标度参数的影响。假设是弹核擦碎过程温度和激发能关系满足费米气体行为,本文作者从α和β提取的对称能系数趋势跟有关实验相同。   由于同位旋标度系数对理解核态方程中的对称能系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在RIBLL上进行碎裂反应的同位旋标度规律的测量实验,选取具有不同同位旋的弹靶组合系统,采用50A MeV的36Ar(40Ar)轰击靶64Ni。目的是测量类弹产物从轻到重产物的同位旋标度规律,从而和理论进行比较,找到核物质状态方程中对称能Esym和出射产物的关系,以及核物质密度之间的关系。目前实验数据还在分析中,期望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其他文献
激光在湍流较强传输距离较短或者湍流较弱但传输距离较长的条件下传输时,将产生强闪烁效应。在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过程中,强闪烁效应条件畸变光场会出现相位不连续性问题,从而使
人们发现当材料的尺寸降低到纳米尺度时,由于表面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等因素,相应于其体材料一些性质会得到显著改善。稀土掺杂的低维纳米发光材料在高分分辨显示、荧光标记、生
在线性理论日臻完善的今天,非线性科学已经蓬勃发展于各个研究领域而成为研究焦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将无法避免地碰到各种各样的非线性方程,而对于这些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无疑成
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组合构成的异质结构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半导体领域的发展。选取恰当的有机材料作为无机材料电极与有机活性层之间的界面层可以实现高效的载流子提取和注入,从
目前,数字化成像技术已经被引入X射线医学诊断中替代传统的胶片技术。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大多数成像探测器依赖进口,且受制于几个大公司的高价位独家垄断。为了
自旋电子学是以研究电子的自旋极化输运特性以及基于这些特性而设计、开发新的电子器件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电子的自旋极化、自旋相关散射、自旋弛豫以及
期刊
高光谱遥感影像包含了地物丰富的空间、辐射和光谱三重信息,有助于进行更加细致的遥感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本文重点研究了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小目标探测问题,探讨在没有先验信息
【教学目标】1.读懂剧本,初步感知戏曲剧本的基本艺术特点,初步掌握唱词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杨子荣爱国爱民、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的英雄品质。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广域网(Internet)的飞速发展,对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也提出了网络化的要求。且网络化已成为现代传感器的一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