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与结肠癌关系密切,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是现代消化病研究的热点。
目的:依据UC属中医“内疡”范畴的理论观点,认为脾肾两虚是发病之本,肠腑湿热血瘀是发病之标,在发作期多有湿热内蕴肠腑,气滞血瘀,肉腐血败成疡的病机变化,观察运用清化活血敛疡法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并从调控细胞因子(IL-8、IL-10、TNF-α)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临床研究部分纳入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采用清化活血敛疡法灌肠治疗病例55例,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治疗45例,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内镜下肠黏膜病变及活检病理组织学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实验部分运用清化活血敛疡灌肠方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进行灌肠,并用酶联吸附免疫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IL-8、IL-10、TNF-α表达情况。
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91%,愈显率为65.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69%,愈显率33.33%,两组相比治疗组愈显率、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纽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肠镜、病理疗效,均优于治疗前(P<0.05),肠镜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为56.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为56.2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患者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灌肠方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结肠黏膜IL-8,TNF-α水平,上调IL-10水平。
结论:清化活血敛疡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修复肠道黏膜。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水平,上调抑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