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租赁业务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因其具备“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很快成为大部分企业融资扩大规模的第一选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及发展,融资租赁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间接融资方式,具有成熟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措施。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内各行各业蓬勃发展,融资租赁模式也从日本传入我国。1981年,中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公司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标志着中国租赁行业的诞生。根据《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5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市场的渗透率为3.1%,较上年降低了 0.7%。2014年12月末,已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合计2134家,同比去年增加了 979家。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融资租赁融资余额达32000亿元,相较上一年的规模,增加了 11000亿元,同比增长52.4%。由此可见,中国的租赁行业目前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是,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融资规模,还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以融资租赁作为企业扩大规模或设备更新换代的融资选择,在我国实体经济中逐渐流行起来。面对我国广阔的租赁市场,制约租赁公司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来源的瓶颈。在当下的融资环境中,实收资本金和银行贷款成为我国租赁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90%。但这两种传统的资金来源模式,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市场资金需求,我国租赁行业需要一种基于租赁项目本身的融资工具来突破目前的融资困境。租赁资产的证券化,打破了我国租赁公司原有的融资模式,在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租赁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随着租赁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成熟,未来将成有我国中小租赁企业发展的有力推手。本文以租赁资产证券化结构分层研究作为论文选题,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证券化形式在产品结构、运行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试图对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分层进行研究,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对称,实现租赁公司的融资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