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群落不仅在经济上高速发展,还伴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剧烈加重,目前京津冀地区夏季面临非常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近年来,由颗粒物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形成的复合污染已经成为了大城市群的重要污染问题,广泛地引起了科学界、政府部门与公众的关注。大气复合污染带来的空气质量大幅下降、能见度急剧减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2014年北京、天津、石家庄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污染气体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臭氧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单独分析了北京地区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模拟了臭氧与AO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2014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PM2.5浓度为84±70μg·m-3,86±60μg·m-3和118±95μg·m-3。在夏季,三个城市平均O38 h max分别为为171±43μg·m-3,147±45μg·m-3和146±44μg·m-3。研究还发现,当气温超过20°C时,PM2.5与O3为较明显正相关关系,城市群呈现出明显的复合污染特征。在夏天湿度较低时(小于55%),二次粒子和臭氧也协同增加(y=1.35x+29.85;R2=0.61),进一步表明夏季京津冀地区有严重的复合污染。同时,对比三个地区同步观测发现,PM2.5(y)和O38 h max(x)在夏季的平均值呈负相关(y=-1.3x+245;R2=0.61),高浓度的PM2.5污染会部分抑制O3的产生。当高浓度PM2.5下降时,太阳辐射增强,臭氧浓度将进一步上升。这使得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面临更大挑战,当治理首要颗粒物污染时,臭氧浓度将会快速上升,造成严重的光化学污染。在夏季,北京地区臭氧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T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体积分数约为(30.69±12.56)×10-9,其中烷烃、烯烃和芳烃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4.22±7.48)×10-9,(5.35±2.16)×10-9,(11.12±4.69)×10-9。对夏季VOCs的源解析表明,北京VOCs主要有4个来源,分别是有机溶剂使用挥发源、汽车尾气、植物排放源与工业生产源。且在温度低于24℃时,AOD(x)与O3(y)为负相关关系(y=-9.1x+181.4),当气溶胶消光作用增强时,臭氧的生成受到了抑制。同时结合NCAR MM模式进行模拟显示,当VOC组分对臭氧生成的贡献从大至小依次为:烯烃≈芳香烃>烷烃。模拟显示,当AOD从2.0下降至0.2时,臭氧浓度从(175207)μg·m-3上升至(195214)μg·m-3,气溶胶消光减弱对臭氧生成产生负反馈效应,说明在当前情况下,单一治理颗粒物污染会加剧臭氧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