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吗啡明胶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研究目的研究吗啡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体外释药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吗啡明胶微球,以微球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等为指标,依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制备吗啡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模拟体内释药环境,对吗啡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进行研究。采用零级、一级方程、Higuchi模型和Ritger-Peppas指数模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对吗啡明胶微球制剂在高温、高湿和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制备吗啡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为:明胶浓度20%,投料比1:2.5,乳化剂浓度1%,搅拌速度700rpm。制备的吗啡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分散性好。所得方法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在4h内存在突释效应,体外释放呈现出明显的缓释作用。吗啡明胶微球的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吗啡明胶微球在高温、高湿及光照条件下性质不稳定。结论吗啡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可行,重现性良好。吗啡明胶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第二部分吗啡明胶微球的药效学研究目的通过对吗啡明胶微球新西兰兔皮下给药的药效学研究,考察其镇痛作用。方法建立新西兰兔的足底疼痛模型,通过对累计疼痛评分和痛阈的比较,探讨吗啡明胶微球的镇痛作用。结果在等效剂量的情况下,吗啡明胶微球的镇痛作用与吗啡注射液相当,镇痛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同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吗啡明胶微球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第三部分吗啡明胶微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目的通过吗啡明胶微球新西兰兔皮下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考查其体内释药行为。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新西兰兔体内血浆吗啡浓度来计算微球在体内的释药速度,应用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吗啡明胶微球在给药后缓慢释放药物,峰浓度降低,达峰时间明显延长,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一级吸收,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88.84%。结论吗啡明胶微球具有缓释长效药代动力学特征,达到了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体内驻留时间、维持平稳血药浓度的设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