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二战导致了全球数千万人的死亡,给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无法计量的巨大损失。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打破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平衡。战争的结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胜利,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极权国家组成的法西斯邪恶轴心被打破,它们瓜分世界的企图也被打破。英国和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在战争中被大大削弱了,美国继续保持着19世纪以来世界强国的地位。以美苏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中国等一批亚欧国家仿效建立了类似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很多亚非拉美的被殖民国家借宗主国被削弱之机,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为了避免二战此类的悲剧再次发生,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平等合作的政治经济体系,1945年10月24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这五大反法西斯联盟成员在发起成立联合国,共同构建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秩序。有关二战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二战记忆是二战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以来,对于二战记忆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每隔5年或是10年,全球各地以各种形式开展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也让二战记忆研究保持着新鲜的研究热度。二战记忆研究之所以日显重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二战本身对于近80年来全球格局建构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有关雅尔塔体制的变动问题一直是政学两界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和代际更替的变化,一些有关二战的档案资料陆续解密公开,有关二战的记忆变得更加完整与丰富。这些都可以为处理当今各类问题提供借鉴。当然,有关二战记忆研究的复杂性也不容小觑,研究者们教育背景、生活环境以及记忆传承方面的差异,导致学者们在研究二战记忆过程中不断产生思想碰擦;同时,研究者们所处角度的不同、思考方式的差异,也会造成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纽伦堡审判事件在二战记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事件是德意志民族直面二战问题的开始,也是影响战后德国政治面貌、乃至全球政治格局的重要事件。德国官方和民众对于这个事件的看法转变也代表着德国对于二战的态度的不断修正,这对整个德国、尤其是欧洲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方面,他们承认纽伦堡审判是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纳粹德国所作所为的盖棺定论;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整个纽伦堡审判本身也成为了20世纪中叶德国国家命运的转折点和德意志民族涅槃重生的起点。从20世纪中叶开始,对于纽伦堡审判这一重要事件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除了发起审判的英美等国有不少相关研究,德国各界也在各个历史阶段不吝自己的关注与思考。他们通过通史类著作、有关纽伦堡审判的人物研究、人物专访和相关事件回顾,以及关于纽伦堡审判法律意义研究等方式,从各个角度重现了当年这个引人瞩目的世纪大审判。同纽伦堡审判事件本身的研究热度相比,国内外将纽伦堡审判作为德国二战记忆对象来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各类研究中,此类并非重点。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二战记忆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本身,还是在艺术作品、社会媒体等其他领域,触及纽伦堡审判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多。新世纪以来,有关纽伦堡审判的一些纪念空间逐渐建立起来,人们可以在了解纽伦堡审判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挖掘有关审判事件的记忆。这是笔者将其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本论文研究的核心是德国二战记忆中的纽伦堡审判。本文在研究时主要采用个案分析的方式,对所有被分析载体采用横剖分层,确定特定的个案进行具体分析。第一章首先回到历史现场,呈现一种目前大家能够形成共识的纽伦堡审判原貌。从第二章开始,本文以各种载体入手进行分载体分层分析。第二章是有关纽伦堡审判的个人记忆,主要通过对同时代的调研分析,并以纽伦堡审判的首犯戈林和后继审判直接相关的魏茨泽克家族为例,探讨个人记忆的呈现与传承。第三章基于“比勒费尔德学术资源数据库”中有关纽伦堡审判的学术研究关注重点,以三代学人对于纽伦堡审判的研究为例,归纳整理纽伦堡审判战后记忆的评价的变化,深入理解研究者的不同认识。第四章以德国重要社会平台《明镜》周刊为例,列举其创刊以来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主要聚焦于《明镜》对纽伦堡审判相关人物的评析,审判的法律影响以及对德国战后罪责问题的讨论。第五章以对纽伦堡审判法庭纪念博物馆与帝国党代会旧址文献中心为例,采用叙述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相关记忆空间的筹划与影响;以纽伦堡审判75周年纪念仪式为例,表现当代德国人二战记忆建构的主要特征。在结语中,本文通过观察纽伦堡审判的视角变化、分析影响纽伦堡审判记忆变化的原因等,总结出纽伦堡审判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笔者主要采用分类研究与年代切割的方式来加以梳理,重点关注四个横切面的呈现特征,集中于个案的特殊性及其普遍性价值,并结合同时代英美等相关二战记忆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有关纽伦堡审判的记忆研究,对我们研究德国二战记忆方面有很大帮助。从总体上来看,有关纽伦堡审判的记忆之变化,说明了德国人在二战记忆方面有着不同于他国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纽伦堡审判记忆之变迁可以看出二战记忆的发展性,从规避到接受是一个发展过程。德国人在看待纽伦堡审判伊始,主要的表现是不甘和沉默,对于纽伦堡审判的关注点聚焦于事件本身和德国因此所遭受的“屈辱”。在之后的德国民主化进程中,政学两界在对二战记忆的讨论引发了议论和思潮,德国人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事件本身转向研究审判的影响和德国可以从中吸取的教训,有关纽伦堡审判的记忆成为了相关热议话题之一。两德统一之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德国的地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德国自愿担负地区责任,在地区事务中的所作所为,让世界体会到了德国正视二战责任、正视历史的态度。最终,德国成功将当年的审判转化为鞭策自身担负地区责任、推进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第二,从纽伦堡审判记忆之变迁可以看出二战记忆的复杂性。在对二战记忆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亲历者会对同一事件产生不同的感受,纽伦堡审判的记忆也是如此。对纽伦堡审判亲历者而言,他们的记忆会在不同时期因为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昔日的顽固纳粹被告在审判后的自省过程中产生出新的认识,有的甚至成为了战后宣扬反战观点的践行者,他们本身对于纽伦堡审判的记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参与过审判的法官、检察官和证人等,在深入了解国际法原则和交叉学科方面的真实内容之后,也乐于参与关于审判的各种讨论;冷眼的审判旁观者们在了解纳粹德国的暴行和惊人内幕之后,对纽伦堡审判的正义性会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三,目前的记忆隶属于政治禁忌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本身不容否定,这是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基础认知。有关二战记忆的内容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政治禁忌,而对于纽伦堡审判的记忆,同样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差异。近年来,在德国面临欧洲一体化进程倒退、难民危机、极右翼抬头等一系列问题时,某些别有用心者开始挖掘和重提纽伦堡审判中的特殊记忆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德国并未否定那些政治禁忌中的记忆,而是通过纪念仪式、纪念空间等各类形式客观展现那些记忆的变迁,并将此融入德国当代政治文化潮流之中。研究纽伦堡审判记忆变迁问题有利于我们对东京审判记忆变迁的理解。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过程看似类似,但实际结果于成效以及对于德日两国的影响大相径庭。日本政府一直不肯客观地公开承认侵华的行径,自省的态度和德国相比差距甚远。纽伦堡审判将德国人的过错罪责明晰地记录进了民族的集体记忆,而日本则以天皇个人的名义承担了所有责任,让民众普遍产生了无罪认同感。作为二战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京审判一直是国内研究二战记忆史学者的重要对象。出于政治考量,美国在战后没有将东京审判的所有材料公之于众,还认为没有必要将东京审判的卷宗作为日本人的罪证保留。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是,东京审判的档案直到1957年才汇编成一册目录;1977年时,两位荷兰法学家才首次以全文本形式将其出版,全球唯一的东京审判研究机构则设立在中国上海。因此,对于东京审判记忆变迁的研究存在一些断档,日本学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甚至不如中国热切。新世纪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大家开始对东京审判记忆变迁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中国人在分析比较两个审判的记忆差异性时,可以借鉴纽伦堡审判记忆变迁研究的成果带来的启发。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还关注到了记忆研究的持续推进可能性。个人记忆是纽伦堡审判记忆的载体,相同的记忆载体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学术研究则给记忆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可以帮助我们使用科学的手段来论证纽伦堡审判记忆的变迁。通过媒体叙事和特殊的空间呈现,可以让我们从多维的角度来丰富关于纽伦堡审判记忆方面的各类研究。当然,还有一些角度和元素也能成为研究记忆变迁的平台,例如,和纽伦堡审判相关的小说、电影、游戏和场景再现等。本文研究的记忆载体还相对有限,关于文学创造、影像作品、游戏设计等还需要留待未来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