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国际产业合作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z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至“新常态”时期,但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需求不振和产能过剩交互并存,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对优化双方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布局,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东盟国家代表性产业的贸易、投资、竞争力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相关基础设施指标,对双方进行产业合作的可能性展开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其次,对中国和东盟各国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现状进行比较,阐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能够加强产业联动发展,同时可以带动我国国内制造业的过剩产能转移;再次,对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规模、投资产业合作状况进行比较,列举了双方代表性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竞争力,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提供现实基础和理论支持;最后,文章论述了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高低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现状,参照双方代表性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为双方进行产业合作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05-2016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简称UNCTAD)数据库中相关数据,利用MSI指数、TC指数、RCA指数和GL指数对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俄罗斯、南非、巴西在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较强,印度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
学位
中欧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中欧双边贸易发展突飞猛进,但同时,欧盟频频对中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殊保障措施),使中国出口贸易遭受严重损害,这一趋势愈演愈烈,成为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基于这一现状,本文从被诉国中国的视角,重点分析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给中国出口带来的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偏转效应,以期为中国相关产业的发
学位
近年来,由非政府机构制定和实施的私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国际贸易中各个参与方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全球供应链管理中零售商作为买方的力量不断增强并向上游施加,产品市场中消费者关注范围越来越广,在此背景下,私营标准快速发展并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参与标准制定并致力于将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私营标准正在以其复杂性、广泛性、隐蔽性和强制性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诸多领域,成为国际贸易中受到多方高度关注
学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话题,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关注历程还不到半个世纪,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世界各国针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5年欧盟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至今不断完善成熟,为全球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于2017年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