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色剂及发色助剂对肉类制品发色效果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色剂是我国传统肉腌制品及肉制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之一,具有发色、抑菌、和呈味的作用,但其被人体摄入后会转化成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为此,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酰胺、葡萄糖、柠檬酸、茶多酚和乙基麦芽酚等具有护色、抗氧化和强化营养作用的发色助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亚硝酸盐的用量,减少亚硝胺的产生几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发色剂和以上发色助剂的协同作用对肉制品发色效果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低亚硝酸盐复合发色配方。研究结果如下: (1)运用色差计(CIE,L*,a*,b*表色系统)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低亚硝酸盐复合发色配方(xi)试样的色泽a*值(r)及亚硝酸盐残留量(z)分别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利用正交交互试验的结果建立了以下数学模型:x=11.25+2.44x1+0.028x2+0.335x3+38.02x4-2.2x5+2.37x6+0.33x7+97.45x8z=6.36-15.15x1-0.77x2-2.39x3+45.4x4+12.02x5+25.58x6+0.07x7+121.43x8该模型解析了发色剂与发色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烟酰胺和亚硝酸钠协同发色效应最明显;对于降低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柠檬酸与亚硝酸钠的协同效应最显著。根据一系列分析的结果,优选出了发色剂亚硝酸钠0.045g/kg,发色助剂维生素C 0.700g/kg、乙基麦芽酚0.012g/kg、柠檬酸0.600g/kg、烟酰胺0.700g/kg的最佳添加方案。在此添加方案下,a*(红度)=13.12±0.18,亚硝酸盐残留量只有5.74士0.19mg/kg,仅为最高允许添加剂标准(GB2760-96)的18.1%,是市售发色肉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的二分之一;与不添加色素的产品相比,两者色泽相当。 (2)在低亚硝酸盐发色肉制品的保藏性研究中,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试样中的多种生物胺,并对试样中的肉毒梭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50μg/g-500μg添加量下,7种生物胺的平均回收率在90.5%-96.7%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5%-6.9%;在50μg/mL-500μg/mL,浓度范围内,测得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其r2>0.998,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发色肉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经检测发现其含量均小于等于市售产品,符合相关的食品标准。同时在1-6个月保藏试验周期里低亚硝酸盐发色肉制品试样没有发现肉毒梭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品质良好,有较长的货架期。 (3)在低亚硝酸盐发色肉制品风味研究中,选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和感官评定法。筛选出了合适的SPME/GC-MS前处理条件,即选用75μm CAR/PDMS萃取头,在50℃条件下,吸附30min,并在GC上热解析10min。试验结果显示发色猪肉制品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醇、酮、醛类和烯烃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占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50%以上,其中醛类物质不仅影响着发色肉制品的风味,而且还反映了发色肉制品的新鲜程度,其中己醛最具代表性。通过对SPME/GC-MS与感官评价结果分析,发现在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上,本文所研究的低亚硝酸盐发色肉制品与市售发色肉制品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发色剂与发色助剂协同效应对发色效果的影响,研制出了低亚硝酸盐发色肉制品,经检测分析,其品质、风味与原有产品基本一致,完全符合食品的标准,然而其亚硝酸盐残留量却远远低于市售的发色肉制品。
其他文献
新疆准东煤田煤炭储量巨大,未来将成为我国极为重要且具有战略意义的煤炭能源供给区。准东煤作为一种优质动力煤,具有低污染、燃烧活性好的优点,但准东煤中碱金属含量高于传
量子点作为一类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对称、荧光量子产率高、光耐受性强、荧光寿命长、斯托克位移较大等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其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学、物理学、材料学及重金属、农兽药残留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CdTe和CdTe/ZnS核壳型量子点的制备及表征,并结合量子点技术与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快速检测猪肉中残留的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动物源性食品中磺
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但由于其玻璃化转移温度低(约-60℃),耐热变形性差,价格偏
进入21世纪,能源危机促进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开发,特别是太阳能。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其中一种太阳能开发的主要技术方式,因其工质工作温度高、热效率较高、与传统发电
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优质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在水中形成粘稠的溶液而具有降血脂和降低餐后血糖等生理活性。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法-冷冻凝胶法得到了较高纯度的燕麦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重要生理功能。乳酸菌在体内定植是发挥益生功能的前提,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有助于其在宿主
富氧燃烧(O_2/CO_2)技术被认为是最具可行性和最容易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燃煤电厂大规模碳减排技术之一,因而引起了广泛研究。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相比O_2/N2气氛,煤粉在同样O_2浓度的O_2/CO_2气氛会出现着火延迟,并归因于CO_2相较N2的较高比热容。然而除了比热容外,CO_2与N2的其他物理属性(比如扩散特性和辐射特性等)也有很大不同,并且CO_2的化学属性相比N2活泼,会参与着火过程的
硫化碱(Na2S)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粉还原芒硝法是工业生产硫化碱的主要方法,占硫化碱总产量的95%以上。然而,硫化碱的传统生产工艺具有很大的缺陷。随着我国对化工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