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印关系的演变及其成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和印度同为亚洲大国,两国在东亚、南亚各自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日印双边关系与中国乃至亚洲的安全息息相关。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激烈对抗,日本在外交上选择紧随美国,而印度则采取了不结盟政策,并且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利益的不和,导致这一时期的日印关系比较冷淡。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巨变,日本和印度都对其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日本加快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步伐,而印度则采取以经济外交为主的兼顾东西方的外交政策。两国在彼此的外交战略中找寻到利益的契合点,于是着手积极改善相互关系并逐渐发展为日渐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然而,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现出不断变化,时有起伏的态势。1998年5月印度进行的核试验,遭到了日本的强烈谴责和经济制裁,两国关系几乎降至历史最低点。出于战略利益的考虑,其后两国努力修复双边关系,尤其是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访印,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修复,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对冷战后日印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行分阶段论述,同时综合运用地缘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冷战后影响日印关系演变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力求清晰客观地展现冷战后日印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并根据日印关系的演变特点而提出自己的思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并在回顾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冷战后日印关系的演变。简要回顾了冷战时期的日印关系,并指出冷战时期由于受国际大环境以及日本、印度两国各自所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影响,导致这一时期日印关系总体冷淡。对于冷战后的日印关系,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围绕对两国均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分阶段论述,突出日印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然后,对各阶段内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往情况进行考察。第三部分:影响日印关系演变的若干因素。比较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影响冷战后日印关系演变的诸多因素,主要从日印两国的自身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俄罗斯因素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比较,力求做到分析客观,结论可靠。第四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讨论了冷战后日印关系的发展演变对中国的影响。作为日本和印度的邻国,随着近年来日印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互动合作呈明显加强之势,中国理所应当地应予以密切关注并做出必要的反应。
其他文献
<正>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与自身的教育经验息息相关。而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变化必然意味着教师自身经验的变革。因此,要想真正变革教育实践,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首先必须关
通过使用丹麦DHI公司开发的平面二维河口与海岸模拟软件MIKE21-BW模型,运用波浪数学模型方法,对日照港工作船码头防浪措施工程总平面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工程前
制造业量大面广,在不断生产产品、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大量的物料资源。板材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相当比重,通过应用优化下料软件辅助下料来提高板材的材料利用率,对节约资
由于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在医学界的用户越来越多 ,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仪器装置及工作原理很有必要。本文简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临床应用及常见故障
电火花加工是通过脉冲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使工件材料熔化、气化,从而去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工艺。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模具、精密机械、微细加工等领域。但
余秋雨散文借古典之物,发一己之情;托昔日之物,抒秋雨之志。他跋涉山水历史间,以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历史的经纬,尤其对传统文化,知识分子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悲壮的忧患意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
会计职业道德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我国的会计体系中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占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会计工作离不开根本性的职业道德建设。目前,我国会计的
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机构创新决定机械性能的优劣和产品的成本,它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振兴机械工业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介绍了创新的概念、创新的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近年来我国诉讼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乃至实践操作层面,专家辅助人资格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都存在不足。在域外,存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