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并且从普通的小吵小闹演变为故意伤害、凶杀案件,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从行为的主体划分,中学校园暴力分为自我暴力、学生之间的暴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暴力,以及他人对师生的暴力等四种,并且具团体性、偶然性、残忍性和严重性等特点。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严重危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扰乱了学校教学秩序,带来了安全隐患,影响了家庭的内部和谐,甚至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引起极端论战。这是作为教育者必须直视的问题,只有把握其原因,形成整治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的合力,才能有效制止中学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带来的危害。通过对近年来热点中学生暴力事件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是“先天教育不良”和“后天教育失调”的产物。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家长的教育素质低下,营造了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导致青少年形成了“攻击性人格”。在后天教育中,学校对学生的奖惩制度以及校园暴力的预防制度不完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领导力不足、校园文化缺乏创新等,这些学校教育的缺陷助长了部分学生身上的戾气。在社会层面,相关法律不完善、网络不良信息泛滥、影视文化欠缺管理、娱乐场所乱象横生等因素,使暴力文化盛行,这是中学生产生暴力行为的导火索。所以,在处理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时,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应该只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本身,还要形成整治校园暴力的合力。在学校教育方面,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力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工具”,提高家庭教育职能和教育质量。在社会层面,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联合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依法整治娱乐场所等。唯有如此,才能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