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去上皮紫外线-A/核黄素角膜交联术的安全性以及离子导入核黄素保留上皮角膜交联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1.应用超声测厚仪测量20例26眼进行去上皮角膜交联手术的圆锥角膜患者术中各阶段中央角膜厚度,并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2.27例38眼进行去上皮角膜交联手术的圆锥角膜患者,随机分为氟米龙滴眼液组和普拉洛芬联合氟米龙滴眼液组,观察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混浊情况的差异。3.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右眼为试验眼,随机分为去上皮组、保留上皮组和离子导入组;左眼为对照组。核黄素给药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量不同给药途径下角膜基质内核黄素含量。4.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右眼为试验眼,随机分为去上皮组、保留上皮组和离子导入组;左眼为对照组,核黄素给药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时术中角膜厚度改变以及术后不同时间角膜炎症反应和基质混浊的差异性。结果:1.去上皮角膜交联术术中角膜厚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术后角膜厚度大于等于400μm(Ⅰ组)和小于400μm(Ⅱ组)分为2组,Ⅱ组术前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普拉洛芬联合氟米龙滴眼液能减轻去上皮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角膜刺激症状(P<0.05),术后1月实验组角膜混浊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3.去上皮组角膜基质中核黄素含量均值为20.89±2.30μg/g组织,保留上皮组1.25±0.47μg/g组织,离子导入组8.66±1.18μg/g组织,对照组未检测到核黄素。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处理后角膜组织中核黄素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去上皮组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基本无明显变化。保留上皮组与离子导入组角膜愈合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去上皮组则明显延长,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上皮组角膜混浊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与另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去上皮角膜交联手术过程中角膜厚度降低,存在造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潜在风险。2.普拉洛芬联合氟米龙滴眼液能减轻去上皮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角膜刺激症状,有效控制角膜混浊。3.离子导入能有效促进核黄素在保留角膜上皮条件下向角膜基质内的渗透,但实现其最佳导入效果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离子导入核黄素保留上皮角膜交联手术对术中角膜厚度影响小,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效预防和控制角膜混浊,但长期效果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