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成果、师生关系以及课堂目标结构的研究现状,采用2x2x2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师生关系(高分、低分)、学业科目(语文、数学)、课堂目标结构(任务取向、自我取向)为自变量及其水平,来考察小学四年级儿童在解决问题时的求助行为,其中师生关系为被试间变量,学业科目与课堂情境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工具性求助与执行性求助的次数。旨在探讨师生关系、课堂情境、学业科目以及三者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否对学业求助行为产生影响。最终得出的结论为:(1)小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和执行性求助行为在师生关系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师生关系高分组,即与老师关系密切亲近的学生有较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师生关系低分组,即与老师关系比较淡漠的学生更倾向采取执行性求助行为。(2)小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学业科目变量上的差异显著。相对于语文测验而言,在数学测验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然而,执行性求助在学业科目方面并未有显著的差异。(3)课堂目标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重要方面,小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和执行性求助行为在课堂目标结构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任务取向的课堂总是比自我取向的课堂,导致学生采取工具性求助行为。(4)小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和执行性求助行为在师生关系与课堂目标结构的交互作用方面的差异显著。师生关系无论是亲密融洽,还是淡漠冲突,任务取向的课堂总是导致学生采取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而自我取向的课堂容易使学生作回避求助或执行性求助的行为。(5)师生关系与学业科目的交互作用在执行性求助方面有显著差异。当师生关系呈现冲突和矛盾时,学生在数学测验时的执行性求助行为的次数显著多于语文测验时的执行性求助次数。(6)学业科目与课堂目标结构的交互作用,无论是对工具性求助,还是执行性求助都是显著的。在任务取向的课堂中,进行数学测验时的工具性求助次数多;在自我取向的课堂中,在数学测验时的执行性求助次数比较多。(7)小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师生关系、学业科目与课堂目标结构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作师生关系在学业科目、课堂目标结构两因素水平的结合上的简单简单效应检验,无论在学业科目、课堂目标结构两因素水平的任何结合上,师生关系高分组的学生比低分组的学生总是有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