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快速转型,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整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此外,价值的最大化也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层中盛行起来。所以企业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并使其持续不断的增长,单纯依靠加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远远不够的,不断完善本身的治理机制才是当务之急。上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CFO制度应运而生。正是因为改革的不断深入,CFO才逐步成为了CEO的企业战略管理伙伴,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领导公司变革的道路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使命包括共同肩负股东所托付的责任,公司经营的全过程共同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共同决策公司的重大事项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素质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随着角色的转变使命也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但是,中国对于CFO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目前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对于其中的定位、功能、素质要求等方面还不是十分的明确更谈不上规范,而且对于相关的制度也还不是很完善。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冷门”。目前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公司的相关财务功能也在逐渐涉及渗透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意识到CFO在提高公司价值的层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完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CFO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CFO特征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选取CFO的性别、年龄、知识背景、持股数量、是否担任董事等作为解释变量,运用描述性统计、系统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通过SPSS软件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CFO个人特征、职位特征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以期能为完善CFO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首先分别对国内外现阶段关于CFO特征、公司价值进行了文献综述;然后对国内外现阶段关于CFO特征与公司价值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可能的研究方向;第三章对CFO及公司价值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CFO涵义、CFO基本素质、CFO特征及公司价值含义等相关概念,明确了定义关系,并对CFO特征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为下文研究做了必要铺垫;第四章介绍了CFO与公司价值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司价值最大化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为下文实证研究打下基础;第五章进行了CFO特征与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分析性,以我国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中剔除无法取得数据或存在数据缺失的公司,共得到1438个样本。在确定相关的假设后,选择变量,将TobinQ作为衡量公司价值的被解释变量,CFO特征的解释变量包括CFO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任职年限、职称情况、持股数量、是否担任董事等。变量定义之后,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第六章关于我国CFO制度建议部分。在对上文进行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验证两者的相关性后,进而提出能够增加公司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