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的资本、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形成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技术作为一种无形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一些特征,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会使发明者受益,也会推动其他企业的发展。正是由于技术具备这样的“外部性”,导致技术也能够像其它生产要素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学者Coe&Helpman(1995)等通过大量的实证探究,在对外直接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确实存在转移性和跨国扩散性的特征。技术在不同国家间扩散转移,对于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来说,能够实现技术存量的提升,并且通过不同渠道形成的技术溢出还能够实现国家之间技术交流和共享,推动本国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机制的完善,在一个更有利的环境中赶超技术发达国家。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在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先进技术的重要来源,一直是世界各国重要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目的国。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数据,从存量角度而言,2017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4.8%,仅次于对香港、东盟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而言,我国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在现有的研究中,关注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更少。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视角,可以推动相关理论的完善。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资料对投资东道国的选择具有盲目性,未能很好地给出针对性的方案。因此,本文选取欧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为切入点,研究影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和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我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规模发展情况、投资东道国分布情况、投资行业分布情况、技术寻求型直接投资的实践概况等方面分析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然后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产生逆向技术溢出从而引起投资母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并以技术“溢出源”和技术“吸收方”为区分依据,分别站在投资国和东道国的角度,探讨可能对投资母国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最后结合L-P模型和B-K模型的思想建立检验模型,基于投资东道国角度——欧盟的角度,选取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经济结构、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四个可能影响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然而此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相对我国国内研发资本的作用较小。欧盟各国丰富的人力资本、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较好的经济结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欧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不确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最后从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两个角度出发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加强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层面,认为国家要制定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总体战略,引导企业对高新技术行业的直接投资;也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层面,企业要扩大对技术水平先进的欧盟成员国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重视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