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些年,我国城乡关系快速转变,为满足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平等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下,城乡发展转型应运而生。这一转型的关键是加快实现城乡土地、人口、经济、产业等要素的协同转换和重构,建立人-地-业协调转换的发展路径,因此城乡关系和互动发展路径随之发生快速的转变。基于此,文章研究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来检验在城乡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协调性和互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我国城乡关系快速转变,为满足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平等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下,城乡发展转型应运而生。这一转型的关键是加快实现城乡土地、人口、经济、产业等要素的协同转换和重构,建立人-地-业协调转换的发展路径,因此城乡关系和互动发展路径随之发生快速的转变。基于此,文章研究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城乡社会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来检验在城乡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协调性和互动情况。城乡建设用地是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组成的一个复杂综合体。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可将城乡建设用地看作一个土地系统,分成结构和功能两个子系统,结构是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特征,功能是城乡建设用地承载的社会经济水平,彼此间良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效益。以武汉城市圈3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功能演变特征。根据物理学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城乡建设用地历年耦合协调度以来衡量城乡建设用地效益。在此基础上,采用轨迹分析法进行功能分区。研究结果如下:(1)2000-2015年,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逐年增长,且在2005-2010增长最快。格局上呈现城市圈中间区县增长快四周区县增长慢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工矿交通用地增量最多增长最快,对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扩展强度产生着较大影响。农村居民点基数大、占比高,且仍处于增长的趋势,对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展速度起到较大的影响。(2)在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子系统中,从数量变化关联强度看,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关联强度较弱,两类用地均呈同步增长。从内部组合特征看,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比值由1:3变成1:1,2015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略高于农村居民点,占据主导地位。从空间演变关联强度看,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相关性较弱,但沿江地带的区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具有一定的集聚特征。从演化方向看,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扩展强度经历着从“锥形-扇形-三角形”,由单一方向扩展转向到多个方向扩展,且大多数区县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方向皆有指向中心城市武汉的特征。(3)2000-2015年,武汉城市圈GDP的增量呈现持续上升。圈内各区县增量水平差距大,增量最高的东西湖区是最低团风县的9倍。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占比逐渐升高,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城市圈常住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常住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且农村人口流失量大于城镇人口增长量,使得常住人口总量减少。各区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升高,但2015年全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被武汉市6个远城区占据1/5,武汉周边区县的消费水平仍较低。(4)2000-2015年,武汉城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功能耦合协调水平上升,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勉强协调水平。大部分区县城乡建设用地效益均有所提高,但整体效益和匹配水平仍不高。武汉城市圈功能分区呈现核心-边缘特征。主导协调区极少只有2个为东西湖区和黄石市区。核心协调区为武汉市远城区及周边邻近区县,以及少部分城市圈边缘区县。初步协调区主要是武汉城市圈西部江汉平原的粮食主产区,地势平坦,呈现城镇工矿用地与农村居民点双高集聚,以及咸宁市幕阜山脉森林覆盖率极高的一带区县。潜在协调区主要是分布在武汉城市圈边缘的黄冈市部分区县和咸宁市部分区县,以大别山脉等林地覆盖率极高的生态涵养区,其农村居民点占比极大,城镇化率低,人口流失严重。(5)未来主导协调区和核心协调区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空间资源分配上需进行建设用地资源倾斜,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初步协调区和潜在协调区应严控建设用地的总量规模,挖掘存量建设空间,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做准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做保障。武汉城市圈各区县应注重打造区域特色,根据不同区县的城乡空间关系特征,引导因地制宜的城乡关联机制。加强城镇带动乡村和挖掘乡村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城乡融合和区域健康发展,建立圈内平衡和协调的发展机制。
其他文献
磷连氮霉素是淡紫灰叶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寡肽类次级代谢产物,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着特殊的杂原子结构(C-N-N-P-C)。2014年,磷连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被克隆,随后科研人员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展开研究。虽然基因簇中部分基因的功能已经被阐明,但是磷连氮霉素中氮氮键的生物合成过程还未被揭示。本研究将通过分子遗传学实验和生物化学实验,确定磷连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与氮氮键合成直接相关的基因,体外重构氮氮键的合
甾体药物又称类固醇,在临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孕烯醇酮是甾体激素的重要前体,可以合成氢化可的松,黄体酮等在工业上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物或药物中间体。目前孕烯醇酮的工业生产一般是通过使用天然衍生的甾体化合物,如胆固醇、薯蓣皂甙元或豆甾醇,经过多种有机合成反应而得到。这些方法步骤繁琐,生产效率低。而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可以裂解胆固醇侧链的20位与22位之间的键转化为孕烯醇酮。目前发现的P45
目的:结合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模型构建体内外肾纤维化模型,探讨尿石素B对肾纤维化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将正常健康大鼠随机分为6组(n=18),分别为正常对照组,UUO模型组,尿石素B高、中、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复杂样品中痕量目标成分的分析中,能够起到除杂和富集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开发稳定、易用的搅拌棒装置和高效、高选择性的涂层材料是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首次开发了基于物理、化学稳定性优异的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套层的新型搅拌棒,并设计了可拆卸的哑铃型搅拌棒装置,显著提升了搅拌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放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品牌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能体现微观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实力,更能体现一个国家整体的竞争能力和实力,品牌是整个国家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发展升级方向的代表与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需要坚持质量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全面建设世界质量强国、品牌强国”
现代药物分析需要从复杂样品中选择性的检测目标分析物,样品前处理不仅可以起到去除基质和杂质干扰的目的,还能对复杂样品中的目标分析对象进行选择性富集和分离,提高整个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磁固相微萃取技术(MSPE)在保留传统固相微萃取优点的基础上引入了磁性材料和磁分离技术,大大简化了萃取流程,具备可操作性强、萃取容量大、富集效率高的优点。萃取材料的选择是磁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新型萃取材料的研究对
MHO7是从一株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的蛇孢菌素类化合物(ophiobolins),具有该类化合物特征的5-8-5三环结构。前期药效学研究发现,MHO7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及生长抑制作用,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具有良好前景。目前,超过90%的肿瘤患者化疗失败是因为发生了治疗药物的耐受现象,因此,解决耐药问题是当前肿瘤治疗的关键。MHO7对多药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ADR具有抑制作用
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又被称作祁木香,是菊科旋复花属(Inula L.)植物中的一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味辛、苦,性微温等特点。土木香的根可供药用,在藏、蒙地区是一种民间的常用药材,具有利尿、健胃、祛痰以及驱虫等多种功效。目前,已经从土木香这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土木香内酯(AL)、异土木香内酯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降血糖功效、驱虫作用
纳米级金属有机骨架(n MOFs)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类新型多孔纳米材料。通过选择合适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可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癌症,充当显影剂、药物载体和纳米药物。基于n MOFs的造影剂已成为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FI)、光声成像(PA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医学影像技术的热门研究对象。基于n MOFs的药物载体和纳米药物也是光动力治疗(PDT)、光
我国动物药种类繁多、药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名贵动物药占比大,市场上使用相应伪品、劣品以及代用品冒充正品的现象层出不穷,常用动物药鉴别方法具有明显局限性。生物活性蛋白肽类是动物药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该类物质成分复杂、研究难度大。这些原因使得动物药资源开发困难,因此,有必要开发适用性广、实用高效的动物药品种鉴定以及活性成分研究方法。据此,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