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男”“剩女”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一直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社会与心理的角度探讨大龄未婚现象,而国外由于文化差异,大龄概念提及较少,因此研究也不多。从现状来看,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从心理层面进一步研究这类群体,探索行为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本研究考虑到心理的影响作用复杂多面且谈论的现象-----婚姻或男女关系属于一种人际互动,于是选择一个心理角度-----心理化尝试探索大龄未婚群体的心理特点,而心理化作为当今依恋理论新成果之一,描述人类如何在人际互动中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态(信念、动机、情绪、欲望和需要等)和行为表现。由于城市间有背景差异及已婚群体做参照对比,本研究被试是30-40岁生活在上海的未婚与已婚人群。主要进行两部分工作,先是通过心理化访谈及编码方式进行分析与评估从而获得心理化总体与各维度水平,再由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结果,后是进行较详细的访谈分析从而探索心理化是否与婚姻有关,主要结论为:1.在心理化总体及三个二级维度水平上大龄未婚群体显著低于已婚群体,具体表现在“有关他人思想情感方面”“自我表征”“一般价值和态度”,而在“对自己心理功能方面”,两类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2.在一级维度下的二级维度水平上两类群体表现出不同差异,具体在“沉思他人”“发现的开放性”“宽恕和接受”“可预测性”“对不同心理的兴趣”“对情感影响力的敏感”“高级倾听能力”“暂时相对性”“谦逊”方面大龄未婚群体显著低于已婚群体,而在“现实的怀疑”“自我探寻的立场”大龄未婚群体显著高于已婚群体,而在“不透明性”“没有敌意妄想”“不同角度看问题习惯”“对他人思想情感的真诚兴趣”“可变性”“发展观点”“对前意识存在的承认”“有矛盾的意识”“自传记忆”“丰富的内心生活”方面两类群体没有显著差异;3.通过已婚个体访谈发现婚姻伴侣、家庭互动等提高心理化总体及某些维度水平,比如:以放松的姿态沉思他人心理状态,不会焦虑地强迫性要求去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