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e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虑到这种变化对其它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已被列为“国际地圈和生物圈计划”的核心项目。由于自然因素与人文社会经济的影响,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资源的质量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和全球的变化。因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规律以及驱动因素的分析研究,也是调控人类行为的科学决策依据。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组合的良性循环基础上的,否则人类社会经济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本文选取四川省自贡市为研究区域,在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县区级行政单元为数据统计单元,从土地资源利用时空动态变化入手,依据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全面分析了1995-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方式、强度和结构等,指出本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自贡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自贡市综合土地利用年变化率为0.54%,其中除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都在增加,增速最快的城建用地,年变化率为2.13%,其次是林地和水域,分别是0.11%和0.57%。   (2)1995年,土地利用程度最大的是自流井区,L=292.25,远高于全市平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最小的是荣县,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一格局到2008年发生了改变。13年来全市R(土地利用程度化率)>0,说明该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在两县四区中,沿滩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最大,土地利用程度有较大变化,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其次是大安区和富顺县;而自流井区、贡井区和荣县却处于调整时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从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变化率R来看,1995-2008年间自贡市各县区城建用地类型贡井区、荣县和富顺县的R>1;耕地类型大安区和荣县的R>1;林地类型贡井区、自流井区的相对变化率R>1.0;而荣县、富顺县的水域相对变化率分别介于0.6<R<0.8、0.8<R<1.0之间,且荣县未利用地R<0.7。从各土地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上看,自贡市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区域差异很明显。这也反映出各地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发展相对差异性。   (4)1995-2008年区域土地利用“输出”面积较大的类型有耕地、林地、水域3种。最大“输出”类型为耕地,累积输出面积为47907hm2。城建用地为最大的“输入”类型,累积输入面积达到30877hm2,六种土地类型间均有“输入”与“输出”,城建用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园地的净增面积分别为21288、-18856、-3696、1031、-1892、2124 hm2。从土地利用转换来看,首先最大转换率类型是从耕地转换为城建用地,占35.71%;从耕地转换为城建用地和城建用地转换为耕地面积分别为29792.00和7722.66hm2。其次,从林地转换为耕地的变化较多,转换率约为17.67%。再次为从耕地转换为林地,为12.16%。耕地和水域之间的转换率也较高,从耕地转换为水域的比率为4.96%,而从水域转换为耕地的比率为4.58%。   (5)自贡市土地利用变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虽然自然因素在区域土地资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经济发展、人口、政策等因素,构成自贡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因素的主体。
其他文献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的加深,引起了土地覆被的巨大变化,产生了
土壤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地球表面1m土层中有机碳储量1500~2000Pg(1Pg=1015g),是大气CO2含量的2倍左右,土壤碳库0.1%的变化将导致大气圈CO2的浓度
妇科肿瘤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属于形态学诊断方法。正电子发射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举措,不管是从整个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出发,还是开发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金沙江干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