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_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作用巨大。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教育改革就一直持续进行,而如今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的“唯分数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归根结底改革需要回归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课堂的核心成为改革的重点。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课堂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历史在初中教学中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在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自己心里,历史都不是主要学科,投入的精力不够;其次,因为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不喜欢历史,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都造成了历史教学的困难。因此,如何创造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传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三者相结合的新型历史教学模式,迫切改变现有历史教学的现状,是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学模式的改革历史悠久,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多次进行教学改革,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面对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应试压力,效果微弱,而如今面对迫切的历史教学改革,各地掀起了“教学模式改革热”,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肯定的是,这对历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教学模式参差不齐,能否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然有待考证。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育模式必须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随意编写,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理论意义不能用于教学实践。其次,教学模式不能是简单的理论嫁接,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括学生情况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等选出适合的理论进行融合,才能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模式。然后,教学模式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必须要能够运用于教学实践,只有理论就是“高屋建瓴”,没有参考价值。最后,教育理念必须进行教育实验研究,拥有数据作为基础,判断教学模式的信度与效度,再多次进行理论研究,才能成为一种值得被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面对当前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对我国目前几种热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后,选择“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目标,认为其较适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原因有三点:首先,“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能够改变历史教学一言堂的问题。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历史观的形成,能够增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推进三维学习目标的建立。“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在涪陵十四中实行了三年,但其理论尚未形成,因此,笔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531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为科学判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一步拓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西安市为例,在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
国际干预行动是由国际组织、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等行为体发起的、主要针对对象国的外部干预行动。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国际干预行动已成为国际组织和有关大国在冲突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向脑部供血的血管系统发生一定程度的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由于高死亡率、不断上涨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该病已成为全球
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两者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大学生要以自觉的态度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这是他们为中国梦奋斗的出发点。按照习近平对青年一代的
中药方剂剂型历史,与中医学相伴发展。至唐代,已基本具有完整的体系。宋代的制剂技术快速发展,煮散成为最主要的汤剂形式,以蜡丸为代表的丸剂制作工艺达到顶峰。通过对金元时
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位于和田地区策勒县东南约7m处沙丘之间的达玛沟。2002年9~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对这处佛寺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令人称奇的是,这座
人脸包含丰富的信息,如性别、年龄、种族、表情等,基于人脸图像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些人脸识别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关于人脸应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中基于人脸图像的性
当前,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生命教育因其产生的背景、缘由和基本内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起源于其对国民精神的滋养和社会力量的凝聚。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自信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点,并使之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以文化认同为基点、以内容自信为本质、以文化传播为途径、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的文化自信,深刻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其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首先,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