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控制主要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政治、法律、道德等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社会动荡、社会转型等时期更显重要,社会组织可以以其为依据,实施对应措施,达到治理社会、繁荣发展的目的。社会控制思想,是指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们关于社会控制的基本理论,是他们对于社会控制规范、作用、功能以及社会控制的类型、实施效果的理论概括或者说对其的抽象认识,也包括对于各种有关社会运行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相互关系的认识。王符,凉州安定郡临泾人,大约生于东汉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卒于至桓帝、灵帝之际(公元167年左右),历经和帝、安帝、顺帝,至桓帝、灵帝时期。王符生活在东汉由盛转衰的时期,东汉朝廷内乱不断,外戚、宦官之祸恶性循环,相互争权夺利、残杀,加深了政治危机。王符对贵戚宦臣十分痛恨,指责他们“悬罪於恶,积过既成,岂不颠陨者哉?”随着统治阶级日渐奢侈腐化,统治者压榨百姓,从中获利。百姓为求生存纷纷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严重动摇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边疆地区战乱连连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战争消耗巨大,让国家元气大伤。作为一位心系国家的思想家,王符对此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以笔为墨,冷静地分析当时的“国之乱”,希望能够挽救时局。本文从东汉的时代背景、王符社会控制的理论基础、内在控制思想和外在控制思想等方面来探讨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的形成原因、思想内涵以及历史影响。主要分六个章节来对之进行系统阐述: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研究的提出、现状以及意义。通过分析学界在此方面研究的近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为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研究做出铺陈。目前,学界对于王符的政治、经济、哲学等思想内容研究较多。但是,学界对王符的社会控制思想涉及还不多,研究还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社会控制思想角度来研究王符的社会思想,不但有利于对王符社会思想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推进学界对王符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研究。第二章阐述了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的形成背景。王符处于东汉由盛转衰的时代,外戚宦官相互倾轧,朝政黑暗、民不聊生、贤人君子难以施展抱负,而作为“庶孽”和“处士”的王符更是处于卑贱的地位。王符虽身处乡野,依然忧国忧民,有救国之志。本章从他所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学术氛围等方面,分析王符的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变化,探析其学术渊源和特点,便于进一步研究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的内容。第三章探寻了王符社会控制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本章重点从人性论、天人合一论等方面分析了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的理论渊源。在人性论方面,重点分析了其“和以成性,化以成德”思想,王符希望通过圣王教化,增强君臣民的道德修养,让上智之民、中庸之民和下愚之民,德行高尚。在天人合一论方面,主要分析了王符在推崇“天道”的同时,提出“人道曰为”的看法,修德与修政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第四章探析了王符内在社会控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从道德修养、伦理教导、礼乐感化等方面进行论述。王符提倡“四本”“四行”以达到“德”化社会,“礼乐”化万物,将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在控制,不断提升道德和修养,让社会良性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第五章分析了王符外在社会控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从王符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控制思想进行论述,治理国家需要依靠外在力量,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教导,从而达到控制要求,促进国家繁荣稳定、百姓安康。第六章总结了王符社会控制思想的意义与局限。本章论述了王符内在和外在控制思想的意义和局限。王符提出关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控制思想,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较为严重,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难以摆脱时代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