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肢体活动能力(FMA)量表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各量表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提供客观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本病的针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对该项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起到推广作用。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60例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病房住院患者,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取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案临床验证)30例,对照组(针刺取穴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风病)30例2、基础药物治疗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05)两组所有纳入病例均按照《指南》给予吸氧、控制血压、纠正血糖,必要时防治感染、控制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降颅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0.1g等基础治疗,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3、治疗方法治疗组(针刺取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案临床验证)取穴所有穴位均规定具体的针刺方法、针刺深度、针刺角度、行针手法等参数。对照组(针刺取穴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风病)其治疗方案为体针取穴、针刺方法,具体方法同上述。4、疗程各组疗程均为四周(28天)每周14次针刺,每天2次针刺;基础药物治疗为14天。5、疗效评定对每组入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四周后神经功能评定,量表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ADL)三个方面。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四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型均有明显疗效,均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四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更明显,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