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纤维心包镜对临床诊断有心包积液的病例实现直视观察心包病变的目的,并咬取病变部位行多部位心包组织活检,取得病理学诊断,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纤维心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病例选白2005年5月~2006年11月于我科收治的心包积液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l 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7~71岁,平均年龄47±22岁,所有入选病人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有心包积液,并且排除结缔组织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心力衰竭、肝硬化和低蛋白血症等。
临床诊断组(A组):所有入选病例的心包积液进行常规检查,结合常规检查的结果及病史,做出病因的临床诊断。
纤维心包镜组(B组):用纤维心包镜观察心包脏层和壁层两层表面形态学改变并多部位咬取壁层心包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病理诊断。
结核性心包积液临床诊断标准:国内主要依据①中大量心包积液、心包摩擦音、心包填塞、心包缩窄病人伴或不伴结核中毒症状。②原肺结核或其它部位结核的病史或依据。③心包积液中查到抗酸杆菌或反复查肿瘤细胞及其它病原体(一)。④OT试验强阳性。⑤抗痨治疗有效并除外其它病因心包炎。
非特异性心包积液临床诊断标准:①有心包积液或心肌心包炎。②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③临床病情一般良好,常有复发倾向。
化脓性心包积液临床诊断标准:①常有原发感染病灶,伴明显毒血症表现。②有急性心包炎表现。③心包穿刺液为脓性,并能找到化脓菌。
癌性心包积液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上有肿瘤相关症状,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中查见肿瘤细胞。
心包镜直视病变特征:①癌性心包积液:多为血性,.镜下观察多呈非均匀的心包壁层增厚,凹凸不平,可呈乳头样或团块样隆起,触之易出血。②非特异性心包积液:量较大,多为1500~3000ml,多呈淡黄色。心包壁层轻度增厚且较松弛,心包腔隙增大,脏层和壁层表面较光滑,呈弥漫性轻度水肿和慢性充血,可呈红白相间,偶见小片状渗血或出血斑点。③结核性心包积液:量为1000~2000m1,可为血性或黄色,积液内可见大量纤维素状物。心包壁增厚变硬可达1.5cm,脏层和壁层有充血和水肿,心包腔内可见幕状粘连或广泛粘连而不易钝性分离。④化脓性心包积液:量较少,多为500~600ml,呈黄色脓性状。脏层和壁层可见广泛脓苔和脓块,冲洗后可见明显充血,水肿及部分粘连。
病理改变:癌性心包炎呈纤维脂肪组织片状出血,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局部间皮细胞增生,细胞异形性明显,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非特异性心包炎呈小灶状土黄色坏死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混以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其间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结核性心包炎可见心包膜的间质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局部出血形成坏死灶。化脓性心包炎的心包组织示慢性化脓性炎症伴出血坏死及肉芽形成,纤维组织慢性炎症伴发出血。比较两种方法所得各种病因的发生率。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以率表示,组间两个样本比较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本组42例病人均进行了纤维心包镜检查,都未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心包积液检查:42例均为渗出液,其中血性20例(47.6%),淡黄色19例(45.2%),脓性3例(7.1%),有1例心包积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余均未培养出细菌。6例查见肿瘤细胞。42例心包腔内压力为120~260mmH<,2>O,平均为210mmH<,2>O。结合病史诊断癌性14例,非特异性8例,结核性17例,化脓性3例。42例心包组织活检病理结果:癌性17例,包括原发心包间皮细胞瘤3例;肺癌心包转移11例(其中腺癌5例、鳞癌6例);乳腺癌心包转移3例。非特异性心包炎16例,结核性心包炎6例,化脓性心包炎3例。统计分析①癌性心包积液发生率A组(33.3%)小于B组(40.5%)(P>0.05),无显著性差异。②非特异性心包积液发生率A组(19.0%)小于B组(38.1%)(P>0.05),无显著性差异。③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生率A组(40.5%)高于B组(14.3%)(P<0.05),有显著性差异。④化脓性心包积液发生率A组(7.1%)等于B组(7.1%),无差异。
结论:纤维心包镜在非特异性心包积液、癌性心包积液、化脓性心包积液的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一致,而对结核性心包积液的诊断明显优于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