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他在书法上继承了书圣王羲之的真传,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虞世南为贞观时期的一代名臣,太宗盛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由于唐太宗的推崇,虞世南曾是四大家中最知名者,唐代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兴盛抑欧扬虞。但虞体后来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首先是他的传世作品相对较少;再就是虞体呈现柔中带刚的风格,初学者往往不易取法;也有人认为虞体对书圣王羲之继承过多,个性风格不够鲜明。但有时这种风格上的不鲜明也许恰恰就是他的特色,虞体师从了王羲之字体,反映的就是虞世南本人的风格,其中蕴含着道家的清静无为,抱朴守拙。
纵观后世各种文学史著作,对于虞世南的文学成就评价和定位往往有所忽视,大体只将其看作一般的初唐宫廷诗人,甚至将他看成沿袭齐梁诗风的代言人,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虞世南诗歌的新变意义,评价和定位有所改观。虞世南经历了隋唐之际的历史转变,南北文化开始交融整合,他的诗文创作也留下了时代的投影,产生了新变的气象。但是,总体而言,当前对于虞世南的文学成就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本文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缘起,虞世南诗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主要考察虞世南的家族渊源,虞氏历六朝传承不绝,一直是江东知名的望族,虞世南的先人很早就奠定了优良的家风传统,虞氏族人继承先人遗志,并在各朝将家风不断发扬光大。
第二章主要考察虞世南的生平事迹,他先后经历了求学、出仕两个主要人生阶段。虞世南早期拜名师的经历,奠定了他辉煌成就的坚实根基。在仕途上,虞世南历仕三朝,经历了宦海浮沉以及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入唐后,虞世南得遇明主唐太宗,二人保持了师友相处的君臣关系。
第三章考察虞世南的交游,虞世南经历三代,和南北士人多有交游,促进他思想和创作上对南北文化的融合吸收。他的书法杰作《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同时也是文学名篇,因涉及存疑问题本章予以考辨。
第四章是虞世南诗歌研究,将虞世南诗歌分门别类,概括揭示了各类作品思想、艺术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虞世南诗风上的特征。虞世南诗歌一定程度上革除了齐梁余绪,体现出合南北诗风之所长,在婉缛的主导风格外,尚有刚健、壮丽等多样性诗风。
第五章为虞世南文与赋的研究,分析文、赋各类作品的特色,其文章体现出对经史的熟谙,具有蕴涵丰富的赡博特征。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简要论述虞世南诗文的价值和地位。
由于唐太宗的推崇,虞世南曾是四大家中最知名者,唐代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兴盛抑欧扬虞。但虞体后来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首先是他的传世作品相对较少;再就是虞体呈现柔中带刚的风格,初学者往往不易取法;也有人认为虞体对书圣王羲之继承过多,个性风格不够鲜明。但有时这种风格上的不鲜明也许恰恰就是他的特色,虞体师从了王羲之字体,反映的就是虞世南本人的风格,其中蕴含着道家的清静无为,抱朴守拙。
纵观后世各种文学史著作,对于虞世南的文学成就评价和定位往往有所忽视,大体只将其看作一般的初唐宫廷诗人,甚至将他看成沿袭齐梁诗风的代言人,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虞世南诗歌的新变意义,评价和定位有所改观。虞世南经历了隋唐之际的历史转变,南北文化开始交融整合,他的诗文创作也留下了时代的投影,产生了新变的气象。但是,总体而言,当前对于虞世南的文学成就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本文共分五章,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缘起,虞世南诗文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主要考察虞世南的家族渊源,虞氏历六朝传承不绝,一直是江东知名的望族,虞世南的先人很早就奠定了优良的家风传统,虞氏族人继承先人遗志,并在各朝将家风不断发扬光大。
第二章主要考察虞世南的生平事迹,他先后经历了求学、出仕两个主要人生阶段。虞世南早期拜名师的经历,奠定了他辉煌成就的坚实根基。在仕途上,虞世南历仕三朝,经历了宦海浮沉以及改朝换代的历史巨变。入唐后,虞世南得遇明主唐太宗,二人保持了师友相处的君臣关系。
第三章考察虞世南的交游,虞世南经历三代,和南北士人多有交游,促进他思想和创作上对南北文化的融合吸收。他的书法杰作《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同时也是文学名篇,因涉及存疑问题本章予以考辨。
第四章是虞世南诗歌研究,将虞世南诗歌分门别类,概括揭示了各类作品思想、艺术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虞世南诗风上的特征。虞世南诗歌一定程度上革除了齐梁余绪,体现出合南北诗风之所长,在婉缛的主导风格外,尚有刚健、壮丽等多样性诗风。
第五章为虞世南文与赋的研究,分析文、赋各类作品的特色,其文章体现出对经史的熟谙,具有蕴涵丰富的赡博特征。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简要论述虞世南诗文的价值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