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厢记》为例探析元杂剧中的感叹句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t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是元代通俗文学口语化的典型代表,是元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研究元代汉语语法乃至近代汉语语法所不可忽视的文献材料。由于这一时期的语言正经历着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新旧质的交替变化,因此,元杂剧对于研究元代汉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与文学研究相比,对元杂剧语言的研究一直以来相对薄弱。关于元杂剧中的感叹句,前人也陆续做过一些研究,但都比较零散,以致于我们对整个元杂剧中感叹句的全貌和特点尚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全面占有语料的基础上,试图能够对《西厢记》中全部的感叹句进行系统的研究。   本文选取了《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这三部有代表性的杂剧作为语料来源,全面统计其中出现的感叹句,旨在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细致、详尽地描写,以期勾勒出汉语感叹句在这一时期的使用面貌、发展特点和流变情况,并力图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介《西厢记》的版本价值、总结感叹句及元杂剧中感叹句的研究现状、本文选题意义和方法。第二部分就感叹句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类描述。第三部分分类描写《西厢记》中7种句式的感叹句。第四部分对《窦娥冤》中的感叹句进行分类描写。第五部分对《牡丹亭》中的感叹句进行归类总结。最后部分结语是通过列表的方式展示出三部作品中感叹句的数目统计,并对其频率展开分析,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崇高”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的美学范畴,它穿越不同的时代,覆盖不同的艺术领域,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崇高就作为中国电视剧重要的美学品格并相伴至今
学位
章太炎是一位不世出的学术巨擘。《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1908年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在日本的听课实录,整整100年后即2008年才出版,第一次披露了章太炎讲授《说文解
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国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阶段。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系统地通过拓展阅读的方法增强语文方面的学习很有必要。以下对教学小学科目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进行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