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利率、汇率、大宗商品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历史成本会计在不稳定经济环境中暴露出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在80年代美国储蓄与房屋贷款危机中,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反而误导了他们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于是,会计界将目光转向能够反映现在和面向未来的计量属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大量无形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必然为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与历史成本相比,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虽然它具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饱受争议和责难。但是从长远来看,公允价值仍然是一种合理的计量方式,尤其是针对很多金融衍生工具而言,只不过仍然有许多复杂的问题尚待解决。相信随着金融工具计量模型研究的日臻完善、估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针对市场异常情形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更为完善的准则界定,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适当的解决。无论如何,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和运用都将是大势所趋。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基础,在此对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会计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对公允价值会计所依据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会计学、经济学的不同角度阐述公允价值所依据的基本会计经济理论,也为本文研究之后的问题做好理论准备。第二部分为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对这种计量的优越性及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分别阐述了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改进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部分采用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求改进。第四部分为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设想,提出了一些为公允价值的更好更正确的应用的对策建议,建议建立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良好环境,从而保障公允价值会计正确应用以及更好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