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4月,以美国新世纪房屋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风险开始显现,随后风险迅速向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2007年6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因投资损失面临破产清盘的消息直接引发了全球范围金融市场动荡,形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房地产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纷纷申请破产或停止赎回,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普遍发出盈利预警,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应声而跌,发达国家央行在短期内向市场上大量注入流动性,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稳定。然而,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金融风暴,美国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金融机构再次收缩信贷,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美国政府也逐步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次贷危机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和政府救市行动,美国政府主导的救市政策能否迅速打破次贷危机引发的恶性循环、并在短期驱动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走出困境?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本次次贷危机进行深入的剖析,重点讨论救市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另外,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分不同的阶段提出来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论,不同阶段的理论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大多是对这一时期出现的金融危机在某个方面进行解释。本文着重借鉴己经成型的金融危机理论,从次贷危机出发为金融危机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是本文的理论意义所在。论文共分五章,其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论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美国近30年主要的金融危机、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和次贷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2、论文最后着眼于讨论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并对未来政府对策提出了建议;3、从比较研究的结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重点说明金融危机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内容,并对次贷危机表现出的新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次贷危机难以用已有的金融危机理论解释,不过金融危机理论中的道德风险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解释。但是目前的道德风险理论与次贷危机所表现出的情况又不尽相同。已有的道德风险理论更多的讨论商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而在次贷危机中不仅商业银行产生道德风险,更重要的是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在现有的激励机制和利益链条中产生了道德风险。第三章重点说明次贷危机的背景、扩散机理、原因及政府对策。这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次贷危机的背景、扩散机理,并从利率的变化和房价的下跌、证券化产品的结构性缺陷和信用评估模型的缺陷、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缺失及道德风险问题、监管体制的缺陷四方面讨论了次贷危机的原因。第二部分根据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将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分为了三阶段进行重点说明。虽然美国政府和欧洲、日本等政府的救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保持了市场流动性、避免信用危机的泛滥,但是次贷危机还是无法避免的传导至实体经济。美国政府救市政策开始关注陷入困境的消费市场,表明美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对通缩的预期可能成为现实。另一方面,政府的货币政策短期内效果不大,货币市场资金依然十分紧张,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未来,美国政府也只有使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第四章首先说明了美国近30年主要的金融危机,选择的理由在于:1、这30年都处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经济占有领导地位;2、美国房地产价格在这一阶段也出现过下跌情形,并诱发了金融危机,这与次贷危机的诱因相似。这些主要的危机包括1987年股灾、80年代中期以来的储贷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然后将次贷危机与这些美国近30年来主要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五章首先说明了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的情况。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1)大量剩余资本推动泡沫膨胀;(2)宏观调控政策失误;(3)疯狂的投机风潮;(4)银行的道德风险。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在这样一个长期萧条中,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将政府的应对政策分为四个阶段加以阐述。然后将次贷危机与日本90年代泡沫经济危机进行比较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危机与次贷危机的相同点分为:危机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危机爆发后的政府对策两方面。在危机爆发的背景与过程方面,两次危机前一段时间内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房地产泡沫,并且在危机爆发前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暴跌情形;两场危机爆发前,政府都采用了一系列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两场危机爆发前都经历了产能扩张阶段,并且随后产能利用率出现较大下降;危机爆发前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危机爆发后的政府对策方面,都采取了为金融机构注资、为企业提供担保、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等措施。相比较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这次次贷危机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政府反应相对迅速、危机扩散机制不同。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比较分析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总结主要分为三部分:对次贷危机特征的讨论、次贷危机中政府对策的讨论和未来政府对策的思考。对次贷危机特征的讨论主要包括:(1)房地产泡沫破灭不是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过度的无秩序的金融创新成为加剧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2)金融监管体系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3)美国金融系统在风险评估上出现严重缺陷。对次贷危机中政府对策的讨论主要包括:(1)美国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比不救市要好;(2)政策干预实施时机要及时、果断;(3从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虽然平息了银行间市场的恐慌,但是企业债信用利差仍然在大幅攀升,因此很难说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会在未来传导至企业层面,如果美联储货币政策失灵,美国很可能在未来陷入类似日本的“流动性陷阱”。对未来政府对策的思考主要包括:(1)美国政府目前对制度的改进需要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程度、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约束、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2)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通过金融机构传导至资金需求终端,金融机构的贷款在全方位收紧目前美国货币政策已经呈现出日本泡沫危机中低利率政策难以传导至企业而致使货币政策失灵的某些特征,因此,货币政策未来操作空间已经不大。短期来看,财政刺激是美国政府提振经济的唯一出路。未来奥巴马政府在采取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同时如何处理财政负担以及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发展机会成为避免走入长期萧条的关键。(3)救市政策和金融监管需要全球性协调。接着根据比较分析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可以从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制度建设三方面对金融体系加以改进。论文的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虽然文中对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做了较多阐述,但这些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因此不能直接作为对金融危机理论中道德风险理论的补充。二、在未来美国政府对策方面缺乏细节性的论述,思考不够全面。三、对我国的启示更多是从比较研究的结论而来,并没有针对次贷危机乃至全球经济衰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未能对我国制度改进、监管体系建设给出细节性、操作性强的建议。另外,我国经济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非常复杂,不作为本文的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