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水域环境问题,植物修复由于其成本低、无污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但是目前对挺水植物影响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形态的研究仅限于定性分析或简单的总量测定,且测定周期较短。本课题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作为实验材料,选取青年湖和爱晚湖为采样现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采样调查,从植物种类、植物生长方式、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三个方面来评价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元素循环的影响。同时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芦苇地上及地下部分对氮磷的吸收利用,并且进行系统内的氮磷物量衡算。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发现,植物存在对水中总氮、总磷、氨氮、有机氮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在植物生长阶段,水中总氮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水中有机氮含量的影响;富营养化水平对采样点间有机氮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植物种类。在植物衰败阶段,水中总氮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氨氮和有机氮含量的影响;仅富营养化水平对采样点间氨氮和有机氮含量的变化产生显著性影响。而无论是在植物生长阶段还是植物衰败阶段,植物的种类是影响采样点水中总磷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发现,植物存在对和沉积物中的总氮、总磷及各种形态氮磷的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磷的影响,而有机磷(Or-p)含量的变化会因植物的种类、生长方式及富营养化水平中任一项指标的不同而使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中植物种类的影响最大。沉积物中总氮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物离子交换态氮(IEF-N)、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含量的影响;在生长阶段,富营养化水平对采样点间IEF-N和SOEF-N含量变化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植物生长方式和种类;而在植物衰败阶段,植物种类及生长方式是影响采样点间IEF-N、SOEF-N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实验室研究表明,芦苇地上部分的氮、磷含量分别为地下部分氮、磷含量的1.9倍、1.7倍,同时芦苇吸收的氮素、磷素也分别以2.1:1、1.7:1的比例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配,因此,通过收割芦苇的地上部分可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氮、磷带出富营养化水体。对于氮来说,植物自身积累去除总氮的量与植物促使微生物群落去除总氮的量的比值约为1:9,因此,虽然芦苇对于营养元素的吸收在水体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综合衡量净化中微生物的作用。而对于磷来说,植物吸收是去除系统内磷素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