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息风停煎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小鼠脑组织天门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进而探求TS的发病机制,明确该方的疗效及优势,为息风停煎在临床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提供科学实验理论依据。 方法:选用70只SPF级KM种幼年小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淘汰个体差异较大的1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A)组10只,造模组50只,分别为模型(B)组,氟哌啶醇(C)组,高(D)、中(E)、低剂量(F)息风停煎组,每组10只。造模组使用亚氨基二丙(3,3-iminodipropionitrile,IDPN)腹腔注射1周建立TS小鼠模型,空白组予腹腔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日。7天后造模组小鼠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刻板行为,认为造模成功。第8天随即给药,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 C组灌胃氟哌啶醇,D、E、F分别予息风停煎高、中及低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4天后将动物迅速断头处死,于冰蝶上剥离出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天门冬氨酸(Asp)与甘氨酸(Gly)含量。 结果:①刻板行为评分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刻板行为评分及摆头次数均增多(P<0.O5),提示造模成功,造模组组间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O5);灌胃治疗14天后,与模型组相比,氟哌啶醇组与息风停煎高、中剂量组的刻板行为评分及摆头次数均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O5),但与息风停煎低剂量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息风停煎高、中、低剂量组在刻板行为评分及摆头次数影响上存在明显差异(P<0.O5)。②运动行为评分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运动行为评分增多(P<0.O5),提示观测指标有意义;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氟哌啶醇组与息风停煎高剂量组运动行为评分均降低,存在差异(P<0.O5);氟哌啶醇组与息风停煎高剂量组两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O5);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息风停煎中、低剂量组运动行为评分均未明显降低(P<0.O5)。③体重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各组小鼠体重均下降(P<0.05),造模组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7天后(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体重升高(P<0.05),而氟哌啶醇组、中药中、低剂量组小鼠体重无差异(P>0.05);药物治疗14天后(第21天),与模型组相比,氟哌啶醇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除氟哌啶醇组,余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④脑组织Asp和Gly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sp含量增高,Gly的含量下降,差异明显(P<0.05),提示该病的发生与脑组织Asp含量升高及Gly含量降低有;与模型组相比,氟哌啶醇组、息风停煎高、中剂量组均可以降低Asp含量、升高Gly含量,存在差异(P<0.05),但与低剂量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氟哌啶醇组相比,息风停煎高剂量组Asp及Gl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息风停煎中、低剂量组Asp含量差异明显(P<0.05),中剂量组Gly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高剂量组相比,中药中、低剂量组Asp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息风停煎高、中剂量组Gly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低剂量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证明息风停煎在治疗本病上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结论:息风停煎高、中剂量组对TS小鼠行为学改变有抑制作用,且高剂量对小鼠体重有增加作用;息风停煎剂高、中剂量能降低TS模型小鼠脑组织中Asp含量,升高Gly含量,提示息风停煎治疗TS的机制与降低脑组织Asp含量及升高Gly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