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人类实践的主导形态是知识实践。知识实践就是以知识为中介的实践,作为中介的知识是社会化的知识。知识实践作为一种新的问题域,它是当代人类实践问题的交汇处,知识实践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人们克服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社会理论乃至交往实践理论的局限,更好地领会时代精神,提高人们思维与行为的自觉性。探讨知识实践问题有益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有助于揭示当代哲学变革的现实基础,使我们尽快走出仅仅从哲学自身逻辑出发的困境。知识实践产生的直接前提是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数字化信息革命是一场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特点,产生全局性的影响,成为当代实践各种复杂关系过程的中心环节。信息技术加快了知识的创新和服务,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使得知识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生产从对物质性资源的依赖转向对知识的创造,知识产业化,越来越多的人将从直接的物质生产领域转向知识产业,直接从事信息的组织和管理。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WP=203>“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观点,知识经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知识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数字化信息革命不仅推动产业革命,而且推动整个社会基本结构的变迁,人类社会将进一步向知识社会迈进。现实的变化也得到了理论上的反映,出现了众多的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社会理论。比如,知识经济理论有知识创新理论、知识产业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理论。而知识社会理论的相关著作主要包括《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知识价值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和《知识社会》等。这些理论或著作从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角度对未来生活进行了大量预测,揭示出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主要特征,如,知识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创新成为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例上升,知识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的生产,产品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生产将摆脱传统经济增长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将成为社会革新的源泉和动力,成为社会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知识社会将是不同于工业社会的新社会。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社会理论的层面,还要从哲学高度、从实践变革的角度对现实做进一步的探讨。因此人们提出了知识实践概念。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来临是提出知识实践概念的时代背景,实践形态观念是其逻辑前提。从实践形态的观念看,人类历史就是实践形态发展的历史,当代人类实践的主导形态就是知识实践。知识实践区别于农业实践、工业实践的不是知识的有无和多少,而是<WP=204>知识数量的决定性的增加、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和由此推动的从物质活动向知识活动、从知识应用向知识生产的转变,知识不再是手段,它取代物质成为直接的生产对象,主导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知识活动成为第一位的实践活动。知识实践不会是非物质实践,知识实践并不意味着知识完全取代物质,知识取代物质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意味着物质观、知识观的变革,以知识为对象的实践实际上是建立在新的物质观和知识观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知识实践基础的物质观就是生态的、文化的物质观,而从生态的、文化的观点看,物质世界是非对象性的、情境性的,与知识化的中介密不可分,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知识实践是以知识为中介的实践,是非对象性的中介化实践。知识从作为实践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为作为实践中介的主导地位这一过程与知识形态的变革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知识化与知识的社会化是一致的,知识形态的变革与物质观的变革是一致的,作为中介的知识是综合性、社会化的。知识实践不等于高科技生产实践。仅仅一个科技进步并不能说明知识实践区别于传统实践尤其是工业实践的历史意义,所谓高科技实践还只不过是工业实践的延伸,它只会进一步加剧工业实践的问题,而能否克服工业实践的问题将是知识实践历史合法性的判断依据。知识实践的技术特征、知识特征则为此提供保障。知识主导不等于技术决定或科学主义,知识主导与实践结构形态的变迁互为前提,知识主导实践是对实践决定方式的发展,知识实践作为知识发挥主导作用的实践形态,不再是对象化的实践,而是中介化的实践。与狭义上的科学实践相比,知识实践是建立在新的知识形态基础上的,不是建立在传统科学知识形态基础上的,知识实践不是专业化的而是<WP=205>社会化的实践,不是科学性的实践而是文化性包括生态性的实践,不是重实验的而是虚拟性的、生活化的实践。知识实践不等于科学实践,科学实践不具有知识实践的群众性基础、大众化目标和多样化形式,还没有产业化,对社会生活还不具有知识实践这样的主导性、渗透性和基础性。知识实践的主导地位也是交往实践所无法取代的。交往实践观自身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承担变革传统实践的历史使命,交往实践观的缺陷不仅在于其物质交往实践观把交往问题一般化,丢掉了问题的历史性、时代性,也不仅在于其考察主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