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别通常指的是分类学关系(taxonomic relationship)中的类属概念。类别概念在头脑中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形成具有层次的表征结构,通常人们把类别概念分为“上位”、“基位”和“下位”三个层次。不同层级水平上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类别的一大功能就是支持归纳推理,人们倾向于认为同类事物具有相同的特征。归纳推理的本质,是使我们超越已经获得的证据和知识,推论出新的、未知结论,是一种可能性的、不确定性的推理。人们通常会在某种程度上平等地对待属于同一类别的成员,并倾向于认为同类成员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归纳推理既是个体适应生活的核心智力组成,也是学习、科研以及创造中的关键思维活动。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言具有支持思维的功能。在对语义类别归纳推理的研究中发现语言自身的特性会影响分类和归纳过程。不同的语言会影响人们对颜色、时空关系以及语法性的分类。文字是语言外化的表达,义符是中文特有的部件,具有标示类别的作用。义符的加工具有特殊的通路,义符所携带的类属信息可以经由独立的通路到达概念网络。早期的研究就发现无论是在单字词还是双字词中,当整字意义与义符类别一致时,义符能够促进分类,而义符所表意义与所属类别冲突时则会阻碍分类。同时汉字的义符还承载着语法功能,义符本身携带了名词或者动词性标记,可以促进语法性分类。义符与类别归纳推理的关系涉及语言识别、类别判断以及归纳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虽然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包括义符对动词性和名词性范畴分类的影响、义符与语法分类的关系、不同类别的义符对汉字识别的影响等,但总的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首先,研究的角度相对单一,主要是以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如研究语义概念的表征和提取)的研究为主,主要是考察了义符对类别信息存储和提取的影响,从归纳推理角度出发的研究(如儿童归纳中的“语言标签效应”)还较少;其次,义符表意的意识是后天习得的,义符对类别归纳推理影响的发展变化趋势还尚未明确;再次,以往的研究只涉及了单一的概念层级而没有关注到义符对不同层级概念的影响,义符提供的是一种概括化的类属信息,其在不同概念层级上的作用应当有差异;最后,研究的技术手段上,已有研究以行为实验为主,难以明确义符对分类及归纳推理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此,本研究结合归纳推理和语言加工两方面的视角,对义符对类别归纳推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包括三个实验,将汉字本身作为材料,使用改进的三角验证范式来考察义符对5-10岁儿童归纳推理能力影响的发展变化趋势,以期进一步明确义符对儿童归纳推理影响是基于概念还是基于相似性。每个实验中每一个靶字都有四个备择字,靶字(以“铜”为例)与备择字之间有四种关系,分别为“部同意同”(如:铁)、“音近意异”(如:桶)、“部同意异”(如:钓)、“声旁相同”(如:洞)。实验任务要求儿童推断当靶字所代表的物体具有某种特征时,哪个目标字所代表的物体也可能具有某种特征,实验记录被试的选择比率。实验一为无线索提示条件,实验二为弱线索提示(靶字和具有相同义符备择字的义符被标记为红色),实验三为强线索提示条件(除了颜色标记之外,直接告知被试义符代表了类别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无提示条件下,被试总体表现出按照声符推理的倾向,但随着年龄增大,按照义符推理的比率逐渐提升;在弱线索提示条件下,5-6岁儿童按照声符一致推理的比率最高,7-8岁是一个转折点,按照义符推理的比率上升至与声符一致,9-10岁儿童按照义符推理的倾向超过声符;强线索提示条件下,所有年龄段的儿童都表现出按义符推理的倾向,对“部同意同”的选择比率随年龄增大逐步上升,但5-6岁儿童对“部同意同”和“部同意异”的选择比率无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儿童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对义符的认知经历了从解读表面相似到形成义符表意意识,再到最后理解概念的过程。5-6岁儿童归纳主要是依据相似性,9-10岁的儿童基本形成义符表意的意识,7-8岁是该能力形成的转折时期。第二部分包括四个实验,使用脑电技术研究义符对不同层级归纳推理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实验四使用2(义符:有/无)×3(概念层级:下-下/下-基/下-上)设计,以成年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义符在不同层级类别归纳推理中的作用。行为结果显示有义符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ERPs结果显示,在N1、N400和P600时间窗口,义符与概念层级交互作用显著,有义符条件下层级主效应不显著,无义符条件下层级主效应显著。具体而言,无义符条件下,下-上推理在N1和N400时间窗口引发了更大的负波,在P600时间窗口下-下推理引发了更大的正波。P3时间窗口义符主效应显著,有义符条件下引发了更大的正波。实验结果表明义符对归纳的促进与义符的解码过程密切相关,早期(N1阶段)的促进基于词汇网络,随后扩散到概念网络(N400阶段),并一直持续到归纳推理完成(P600阶段)。由于P3时间窗口义符表现出主效应,说明P3可能是义符信息从词汇网络扩散到概念网络的指标,这一阶段义符的物理特征和类属信息特征都属于激活阶段,使得义符表现出主效应。实验五使用形声结构的假字为材料,使用2(部件:声符一致/义符一致)×2(正字法:正确/错误)设计,考察整字意义无法通达时义符对归纳推理的影响。由于实验使用的是假字,不存在正确之分,所以记录的是被试按照“声符一致”和“义符一致”选择的比率,同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ERPs数据。选择比率结果显示,正字法与部件交互作用显著,在符合正字法条件下被试表现出按照义符一致推理的的倾向;不符合正字法条件下,被试按“声符一致”和“义符一致”选择的比率无显著差异。反应时指标显示部件主效应显著,被试按照“义符一致”选择的反应时更长;正字法主效应显著,不符合正字法时反应时更长。义符本身携带有类属信息,并没有层级信息。实验六和实验七目的在于考察义符对层级判断的影响。实验均为2(义符:有/无)×2(层级判断:上级/同级)设计。实验均使用启动范式,向被试先后呈现两个词,随后呈现判断要求。向上箭头提示判断第二个词是否为第一个词的上位概念,向右箭头提示判断第二个词是否为第一个词的同级概念。实验六中前后两个词为下位-下位关系,实验七中前后两个词为下位-基位关系。实验六反应时结果显示对上级关系判断反应时更短,义符主效应不显著。正确率指标上义符和层级判断主效应均不显著。ERPs结果显示在有义符主效条在N2和N400时间窗口显著,有义符条件引发了更大的N2和N400波幅。层级判断的主效应在N2、P3和P600时间窗口显著,同级判断引发了更大的N2波幅,上级判断引发了更大的P3和P600波幅。这些结果表明,下-下启动条件会自动激活两个词对应的上位概念,而义符的存在会增强对上位概念的激活,是使得被试对上位判断更容易,而对同层级判断更难。实验七行为结果显示义符主效应不显著,线索主效应显著,上级判断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在所有ERPs指标中义符主效应均不显著,线索主效应显著。同级判断条件引起了更大的N2、N400和P6波幅,上级判断引发了更大的P3波幅。这些结果表明在下-基启动条件下,义符没有对层级判断产生明显的影响。典型性是类别的固有属性,实验八和实验九分别使用包含法和排除法研究了义符对类别典型性的影响。实验八和九均采用2(义符:有/无)×2(典型程度:典型/非典型)设计,考察归纳推理任务下有无义符对类别典型性程度判断的影响。实验八和实验九的行为结果均显示,义符主效应不显著,典型性程度主效应显著,被试对典型样例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在脑电结果上,无论是实验八还是实验九义符主效应均不显著。行为和脑电结果均表明,义符并没有影响典型性判断。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义符能够传达类属信息的意识是通过学习形成的,7-8岁是这项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当义符与所在字关系一致时,义符可以促进不同层级类概念的归纳推理过程。符合正字法前提下,义符可以单独促进归纳推理而不依赖于整字。义符没有携带概念的层级信息,所以在概念层级的判断中义符可能会产生干扰。类别典型性的特征是类别的固有属性,且对类别典型性的判断需要精确的概念信息,义符只带有相对笼统的类属信息,并没有影响归纳推理中的典型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