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眦部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鼻侧边截骨术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   1.通过解剖学研究内眦韧带起始、走行、终末附着情况,观测内眦韧带各束与内眦部泪器毗邻及联结情况,阐述侧边截骨术可能并发泪器损伤的机制。   2.通过解剖学测量内眦部相关骨性标志到鼻颌沟的距离,对鼻窦CT平扫片影像学分析等途径论证沿着鼻颌沟常规行侧边截骨术的安全性及其注意事项。   二:方法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2008年-2009年就诊患者(均为成人、疾患未侵及骨性成分)鼻窦CT平扫片共20份,利用影像科CT平扫片测量软件进行测量不同水平骨性鼻泪管前壁到鼻颌沟之距离。   2.对10例20侧尸头标本进行精细解剖,行解剖学观测及测量。按如下切口切开皮肤:上界为眉弓水平,下界为梨状孔中份水平,内侧鼻梁正中线,外侧为上、下睑垂直平分线。切开皮肤后,剔除皮下脂肪,逐步暴露眼轮匝肌、内眦韧带全程、梨状孔、鼻颌沟及鼻额缝等所需观测和测量的结构。利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行解剖学测量。   三:结果   1.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测量:经过对20份鼻窦CT平扫片影像学分析及测量后得到:左侧骨性鼻泪管前壁起点、中点及终点到鼻颌沟距离分别为:5.1±0.6mm、6.5±0.6mm、7.3±0.7mm,右侧骨性鼻泪管前壁起点、中点及终点到鼻颌沟距离分别为:5.0±0.5mm、6.5±0.4mm、7.5±0.5mm。   2.解剖学观测:内眦韧带起自上下睑板内侧缘,部份标本可见内眦韧带明显分成3束,即前束、后束和上束,3例标本未见明显上束。内眦韧带各束向鼻侧走行,以不同形式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邻近骨面。内眦韧带各束与泪囊及骨性泪囊窝关系紧密,发现内眦韧带后束及上束部分纤维与泪囊后部的筋膜发生融合,前束与泪囊前壁的泪囊筋膜亦存在纤维连结。内眦韧带前束止于泪前嵴,后束止于泪后嵴。   3.解剖学测量:鼻颌缝长度25.8±4.1mm,鼻颌角134.0±6.8°,鼻泪管起始处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8.8±1.7mm,骨性泪囊窝前壁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5.7±1.3mm,眼眶内下方眶缘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5.7±0.9mm。   四:结论   1.截骨术中泪器损伤最危险的部位是未受内眦韧带和骨性保护的泪囊部分,约占泪囊下部1/2-2/3,泪小管位于内眦韧带后方,向后内方走行,并在泪囊后方进入泪囊,术中不易伤及。鼻泪管起始部离截骨线较近,亦是截骨术中易损伤的部位。骨性鼻泪管深埋于坚硬的上颌骨内,离骨面较远,常规截骨一般不会损伤到。   2.内眦韧带与泪囊等内眦部泪器关系密切,内眦韧带以膜性结构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邻近骨面,骨膜分离时由鼻颌沟向外侧不宜超过5mm,超过5mm则损伤泪器的可能性增大,且术后眶周淤斑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恢复较慢。截骨术后泪器损伤机制可分为间接损伤和直接损伤两种,损伤后症状及处理措施有所不同。   3.内侧眶缘的相关骨性标志到鼻颌沟的距离表明:常规沿鼻颌沟行侧边截骨术如能谨慎操作则是安全可靠的截骨术式。  
其他文献
广东媒体上浮出湖南“大活鱼” 最近,广东媒体上浮出了一条湖南“大活鱼”。7月4日,《羊城晚报·新闻周刊》在第288期上以大篇幅推出了一条有关湖南内容的重头报道——《解
期刊
期刊
不同群体条件下 ,单株根量越冬前差异小 ,生长中、后期差异大 ;单位土体中根量 ,前期差异大 ,后期差异小 ,T/R值随密度升高而降低 Under different population conditions,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社、编委组织了集体收听收看了大会实况,对江泽民同志的政治报告等十六大文件组织了认真的学习,并在11月中旬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学
2010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遇,也带来了关于新概念、新工艺、新技术、新的营销模式等方面的思考。以世博会为契机,拉动了各地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