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
1.通过解剖学研究内眦韧带起始、走行、终末附着情况,观测内眦韧带各束与内眦部泪器毗邻及联结情况,阐述侧边截骨术可能并发泪器损伤的机制。
2.通过解剖学测量内眦部相关骨性标志到鼻颌沟的距离,对鼻窦CT平扫片影像学分析等途径论证沿着鼻颌沟常规行侧边截骨术的安全性及其注意事项。
二:方法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2008年-2009年就诊患者(均为成人、疾患未侵及骨性成分)鼻窦CT平扫片共20份,利用影像科CT平扫片测量软件进行测量不同水平骨性鼻泪管前壁到鼻颌沟之距离。
2.对10例20侧尸头标本进行精细解剖,行解剖学观测及测量。按如下切口切开皮肤:上界为眉弓水平,下界为梨状孔中份水平,内侧鼻梁正中线,外侧为上、下睑垂直平分线。切开皮肤后,剔除皮下脂肪,逐步暴露眼轮匝肌、内眦韧带全程、梨状孔、鼻颌沟及鼻额缝等所需观测和测量的结构。利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行解剖学测量。
三:结果
1.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测量:经过对20份鼻窦CT平扫片影像学分析及测量后得到:左侧骨性鼻泪管前壁起点、中点及终点到鼻颌沟距离分别为:5.1±0.6mm、6.5±0.6mm、7.3±0.7mm,右侧骨性鼻泪管前壁起点、中点及终点到鼻颌沟距离分别为:5.0±0.5mm、6.5±0.4mm、7.5±0.5mm。
2.解剖学观测:内眦韧带起自上下睑板内侧缘,部份标本可见内眦韧带明显分成3束,即前束、后束和上束,3例标本未见明显上束。内眦韧带各束向鼻侧走行,以不同形式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邻近骨面。内眦韧带各束与泪囊及骨性泪囊窝关系紧密,发现内眦韧带后束及上束部分纤维与泪囊后部的筋膜发生融合,前束与泪囊前壁的泪囊筋膜亦存在纤维连结。内眦韧带前束止于泪前嵴,后束止于泪后嵴。
3.解剖学测量:鼻颌缝长度25.8±4.1mm,鼻颌角134.0±6.8°,鼻泪管起始处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8.8±1.7mm,骨性泪囊窝前壁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5.7±1.3mm,眼眶内下方眶缘到鼻颌沟的水平距离5.7±0.9mm。
四:结论
1.截骨术中泪器损伤最危险的部位是未受内眦韧带和骨性保护的泪囊部分,约占泪囊下部1/2-2/3,泪小管位于内眦韧带后方,向后内方走行,并在泪囊后方进入泪囊,术中不易伤及。鼻泪管起始部离截骨线较近,亦是截骨术中易损伤的部位。骨性鼻泪管深埋于坚硬的上颌骨内,离骨面较远,常规截骨一般不会损伤到。
2.内眦韧带与泪囊等内眦部泪器关系密切,内眦韧带以膜性结构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邻近骨面,骨膜分离时由鼻颌沟向外侧不宜超过5mm,超过5mm则损伤泪器的可能性增大,且术后眶周淤斑持续时间较长,患者恢复较慢。截骨术后泪器损伤机制可分为间接损伤和直接损伤两种,损伤后症状及处理措施有所不同。
3.内侧眶缘的相关骨性标志到鼻颌沟的距离表明:常规沿鼻颌沟行侧边截骨术如能谨慎操作则是安全可靠的截骨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