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客观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对食管癌的诊疗和随访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整理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局部或全身骨骼症状或体征,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确诊时或手术时的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核素全身骨扫描的时间,骨骼显像结果。对应统计X线、CT、MRI骨骼检查资料及综合治疗方案。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结果中肋骨的假阳性率最高,脊柱次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位置、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是否行规范化辅助放化疗、术后时间及局部骨骼症状与骨转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率为21.39%。最常转移的部位为脊柱,其次是肋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术后一年内为骨转移的高发时间。对于食管癌术后出现局部骨痛的患者要考虑肿瘤骨转移的可能。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掌握食管癌骨转移的转移规律及引起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假阳性的因素,有利于提高核医学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