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核素骨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发生骨骼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川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性核素骨骼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客观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扫描对食管癌的诊疗和随访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整理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局部或全身骨骼症状或体征,组织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确诊时或手术时的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核素全身骨扫描的时间,骨骼显像结果。对应统计X线、CT、MRI骨骼检查资料及综合治疗方案。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结果中肋骨的假阳性率最高,脊柱次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位置、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是否行规范化辅助放化疗、术后时间及局部骨骼症状与骨转移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率为21.39%。最常转移的部位为脊柱,其次是肋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而术后一年内为骨转移的高发时间。对于食管癌术后出现局部骨痛的患者要考虑肿瘤骨转移的可能。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掌握食管癌骨转移的转移规律及引起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假阳性的因素,有利于提高核医学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伊犁河谷的气候条件、酿酒高粱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生产环节进行了总结,为伊犁河谷酿酒高粱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目的: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与正常肾脏皮质、髓质的CT灌注成像参数,探讨CT灌注成像在反映肾透明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髓质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的能力。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肾透明细胞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雪崩晶体管超宽带脉冲发生电路的优化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确保输出功率的同时,不产生级间延迟,为超宽带脉冲产生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法。然后对改进和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自主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探讨开展大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
期刊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个别“艺商”也可能成长为大商人,但像在当代浙江那样,从边缘化的传统“艺商”群体中成长出一个新的主流商业群体,却是古今中外经济史上一种罕见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持续上升,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人们必须切实加强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其中,烧结烟气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已成为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正>1消毒前污物清理不净畜禽养殖生产中,圈舍内留存了大量的灰尘、粪便、饲料等物质。一些养殖户在消毒前未将圈舍冲刷清理干净就直接进行消毒,这可导致消毒药渗透不良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