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视频重采样及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视频(Three-Dimensional,3D)利用人眼观看场景时存在左右视差的特征,通过立体显示设备将现实场景重投影成三维场景,为观者提供具有深度感知的视觉体验效果。多视点彩色加深度(Multi-view Video plus Depth,MVD)是3D视频的主流视频格式,它在减少视频编码传输数据的前提下利用基于深度图的绘制(Depth Image Based Rendering,DIBR)技术实现多视点视频系统。其中,深度视频通过深度相机,计算机模拟3D几何信息和视差估计三种方法获取。然而,深度相机采集的深度视频分辨率低,视差估计的深度视频不准确影响其编码性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联合人眼视觉系统(Human Visual System,HVS)的感知特征,展开了深度视频重采样和编码技术的研究工作。(1)深度相机可以实时地采集深度视频,但是其采集的视频分辨率比彩色相机采集的视频低。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深度视频和相应彩色视频的边缘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边缘特征的深度上采样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上采样深度图像的平均坏点率2.07%,均方根误差3.46,峰值噪声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38.58dB;绘制虚拟视点的平均PSNR 39.58dB。(2)由于深度估计参考软件(Depth Estimation Reference Software,DERS)估计算法的局限性,导致获取的深度视频不准确,存在较多的空域和时域冗余。考虑到恰可察觉深度失真(Just Noticeable Depth Distortion,JNDD)模型可以描述人眼对深度失真的感知特征,提出一种基于JNDD模型的深度视频预处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预处理后的深度视频能够减少其编码比特率6.23%~42.67%。同时,平均提高绘制虚拟视点的PSNR 0.24dB。(3)针对MVD格式的3D视频编码,有研究表示人们可以采用减少深度视频分辨率的方式来提高3D视频的编码性能。通过考虑彩色视频信息对深度视频进行编码前下采样和解码后上采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视频重采样的3D视频编码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证解码端虚拟视点绘制质量的前提下,减少3D视频压缩的比特率2.80%~12.89%。
其他文献
随着视频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视频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体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丰富。立体视频数据量成倍增加,在网络传输中因噪声干扰、带宽不稳、延
学位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远程传输手段的多元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测控系统开始由传统的集中测控向远程的分布式测控发展。由于采用有线方式的远程测控系
随着VoIP技术日趋成熟,VoIP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领域,G723.1、G729、GSM610、iLBC、SPEEX等可以用于VoIP的语音算法也不断的受到业界关注。本论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iLBC语音算
分析复杂媒质的电磁特性对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复杂媒质包括各向异性煤质、双各向同性媒质、双各向异性媒质,其中双各向异性媒质是最一般的线性媒质。复杂媒质特性复杂且多为人工合成材料,工艺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高且周期长,这时借助有效的电磁仿真就显得必要和迫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准确分析复杂媒质目标体的电磁特性,一直是计算电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了铁氧体材
MPEG-4是国际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于1999年制定的新一代面向对象的多媒体压缩国际标准。MPEG-4引入了视频对象(VO)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和音频编解码标准,它将内容
当前,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日益成为毫米波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这种技术在雾、云、烟尘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具有潜在优势,因而在遥感、盲降、导航、安检等军事、民事应用领域具有
科技论文在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条件。然而,在科学研究领域文献信息量的飞速增长,为科研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