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传播中的视觉暴力现象由来已久,它的出现有特定的技术、网络环境、社会、受众心理等多重因素。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它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其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影响的多重性,决定了只有深入分析视觉暴力的影响,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中采取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文章一共分为四个章节,从认识事物的一般的逻辑顺序出发,分别从视觉暴力的概况、成因、影响、对策四个方面对视觉暴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第一章主要是视觉暴力的相关知识的概述。首先,依据绪论部分对于“视觉暴力”概念的界定,对新闻图片、广告、漫画以及影视作品中的视觉暴力内容进行了显性暴力与隐性暴力的划分。其次,分析了媒体图像传播中视觉暴力的呈现方式。媒体通过运用的“合理化”与“乌托邦”叙事策略以及“写实”与“美学”这两种表达方式,将视觉暴力内容推送给受众。第二章分析视觉暴力的成因。视觉暴力现象成因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以及视觉暴力图像的传播动因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人类的暴力天性与集体无意识、求异猎奇与宣泄娱乐的心理是视觉暴力的个体成因;自由开放的媒介环境,以及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消费是视觉暴力的社会成因;媒介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视觉暴力图像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媒介与广告的经济诉求是视觉暴力图像的传播动因。第三章主要探讨视觉暴力的冲击,即负面影响。视觉暴力对受众的心理、认知、行为等的具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涵化效果;图像中的视觉暴力内容容易让受众产生恐慌与害怕的情绪;影响受众的社会认知,对真实世界的看法形成偏差;主导受众的消费行为;弱化人们的道德界线,挑战传统伦理等等。第四章是本文的策论部分。文章从涉及视觉暴力的三大主体入手,对于如何抵制视觉暴力提出自己的看法。政府要尽快制定视频内容等级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实名制,加强对媒体的监督,适当干预媒体的行为。媒体要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好社会公器职责。媒体要完善内容自我审查机制,严格自我把关;媒体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内化责任意识,增强道德观念。受众也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改变阅读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抵制视觉暴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