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者与研究人员关注初中生学习问题时,不仅探讨了初中生的学校课堂学习,还研究了包括发生在家庭环境、场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网络、社区等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其中场馆学习属于非正式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具有科技文化艺术等知识的各类场馆或者是公众教育场所中的学习。场馆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习内容,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随着场馆学习的不断发展,各类场馆已经成为学生校外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从现有的场馆学习研究来看,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场馆学习还处在较低水平,学校课堂学习仍是初中生学习生活的主体,校外场馆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学校与教师的积极利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以扬州市为例,考察目前初中生对场馆学习的认识,初中生场馆学习的内容、方式、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指导情况。对初中生场馆学习中存在场馆学习经历少,场馆学习内容偏文物历史知识,场馆探究学习水平低以及教师指导初中生场馆学习教育规划的缺乏,教师指导初中生场馆学习内容与学校课程相关性低以及学习效果的书面评价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深入探究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初中生场馆学习的相关指导策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学校和场馆方面的良性互动、呼吁政府和社会增强支持力度,树立教师场馆教育资源观、提升教师场馆学习的指导能力,利用场馆知识拓宽初中生课程学习内容、加强场馆师生对话,重视对场馆科技的利用促进初中生的场馆探究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场馆学习评价形式提高初中生场馆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场馆学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