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聚苯胺有一系列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但是因为其溶解性能差的原因,聚苯胺好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受到了限制。所以聚苯胺的改性研究掀起了材料化学界的热潮。苯胺类的共聚改性可以改变聚苯胺包括溶解性在内的一些性能。目前,聚苯胺的改性合成方法主要是电化学氧化或化学氧化法,但这两种合成方法难以控制分子之间的连接位点,生成的共聚物均为无规共聚物。基于此思路,Yamamoto等以二价镍配合物为催化剂,通过卤素取代苯格氏试剂与N,N′-二氯对苯醌二亚胺缩合制备了类聚苯胺结构的共聚物和模型小分子化合物。本论文以二价镍配合物为催化剂,以对苯醌二亚胺和2,5-二甲基-N,N’-对苯醌二亚胺为主单体,合成了苯胺与3,4-乙撑二氧噻吩(EDOT)、烷氧基苯和烷基苯的一系列新型苯胺类衍生物的交替共聚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I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凝胶渗透色谱(GPC)、循环伏安(CV)等基本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苯胺与EDOT的交替共聚物。共聚时间长短对聚合物的性能影响不大,催化剂量的多少与共聚物的产率成反比。此类新型苯胺类衍生共聚物的溶解性较本征态聚苯胺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共聚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17nm左右,在TFA中共聚物约在500nm处出现吸收峰,红移程度较大。在DMF溶剂中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的数量级在105以上。其共聚物的产率也较高(55.5%)。2用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了对苯醌二亚胺与烷氧基苯的六种交替共聚物,此类共聚物因为长烷氧基链的位阻效应,其产率较低。由紫外可见光谱图可以看出,此类共聚物在三氟乙酸溶液中发生了较大程度的红移,说明在质子酸当中发生了掺杂。同时,从XRD中可以看出,该系列的交替共聚物的结构有较好的规整性。所得本征态的共聚物均不导电。对苯醌二亚胺与烷氧基苯共聚物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数均分子量比较低,在104下。3采用二价镍配合物为催化剂,合成苯胺与烷基苯的八种交替共聚物。此类共聚物产率较低(大约36%)。XRD结果表明共聚物的规整性较差。电化学测试表明:2,5-二甲基-N,N’-对苯醌二亚胺系列(PMAN-series)聚合物的氧化峰电位相对于对苯醌二亚胺(PAN-series)聚合物的氧化峰电位要低,可能是当醌环上接入甲基以后,共聚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负移,说明甲基的的存在使共聚物主链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从而使其较易被氧化还原。4碘掺杂之后,其电导率提高了5个数量级左右。电化学窗口较掺杂前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