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以后,分布在世界一些地区的小民族(族群)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处境往往不佳。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残存无几,甚至出现整个群体灭绝的情况。他们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处境?他们今后的前途会如何?这是人类学界多年来研究的问题。 生活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是世界上、也是我国比较典型的小民族之一。半个世纪前,他们是一个原始狩猎民族,依靠在原始森林中游猎为生。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随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鄂伦春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考察这种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且与其他小民族相比,不难发现,鄂伦春族的状况反映出了小民族社会一些共有的问题。 借鉴以往的文献,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笔者认为,鄂伦春族文化的急剧变迁,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中遭遇的问题,是伴随着从游猎到定居的过程而展开的。一百余年来,随着邻近民族和政府对当地自然资源的陆续开发,当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小民族,其传统文化是适应历史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适应特有的单一环境的结果,形成为简单文化。这种简单的文化与周围的大自然相互适应,已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变化极为缓慢。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鄂伦春族传统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民族文化的自然进化过程遭致断裂,日益表现出文化衰落、生存问题引人注目。关键在于,面对环境的急剧变化,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简单文化的特点,又束缚了鄂伦春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小民族生存问题的本质,就是简单文化与急剧变化了的环境的关系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这项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依据民族志资料,重点对鄂伦春族所处环境的变迁与其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二是通过这个个案,对小民族的生存、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总结。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理论假设: 从上述目标出发,这项研究在理论上提出的观点是:历史上与外界接触很少,长期生活于一种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中的小民族,它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当这样的小民族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它们传统的、简单的文化和社会组织无法适应,必然发生生存的危机和发展道路的问题。以此为纲,为主线,本文对环境与小民族文化、环境与小民族生存的关系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鄂伦春族传统文化是适应所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2、适应特有的单一环境的结果—比较简单的文化的产生,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却束缚了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环境与小民族生存发展问题,多是在外部压力影响下发生的急剧文化变迁引起的。 (二)研究方法 从上述理论假设出发,这项研究以鄂伦春族十七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文化与环境关系的视角,追溯和总结狩猎文化与所在环境的关系和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对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文化变迁的分析,试图主要抓住纵、横两条主线展开。“纵”的主线,即通过考察20世纪中叶政府组织实施定居以及之后的转产经历,梳理鄂伦春族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以社区研究为切入点,通过研究社区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区内家庭、个人的变化,把握其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文化变迁;“横”的主线,即注意考察该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不同时期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这种外部环境对他们生存、发展的影响。 考虑到研究的科学性,应当照顾到点与面的结合和不同层面的结合,对历史演变部分的阐述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对当前状况的分析主要使用了笔者本人和其他人的实地调查资料三、预期价值 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文化比较简单,人口比较少的小民族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提供不同以往的理论总结和新鲜的个案分析;对政府制定民族政策,特别是针对小民族的政策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