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2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其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RSV)。目前尚无针RSV的特效药,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抗病毒药物等在该病中的应用仍具有争议,所以国际上公认的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近年来,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基于其吸收气道粘膜下水分,减轻粘膜水肿,提高纤毛清除能力的机制被推荐应用于该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也证实其有效性。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故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性的各项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住院患儿中已完善鼻咽抽吸物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其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并同意使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的病例。既往已有许多研究表明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主要集中在开始治疗的前2天,故本研究定义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2天内未加用及换用其他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或皮质激素)为治疗有效,2天内加用或换用其他药物则为无效,并通过计算有效组中患儿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2天后临床严重程度评分降低的百分比来评估缓解快慢。结果2009年6月—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住院患儿中经分层抽样出2125例完善鼻咽抽吸物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其中441例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387例同意使用3%高渗盐水,其中30例因资料不齐全排除,最终共纳入357例。男性262例,女性95例,总体年龄中位数4月(四分位数间距,2-6月)。其中266例在接受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2天内未加用或换用其他药物,有效率为74.5%。具有以下特点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接受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有效可能性更高:单纯母乳喂养[优势比(odds ratio, OR)1.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2.91]、发病10天内即治疗(OR2.24;95%CI1.26–4.00)、肺部听诊可闻及广泛哮鸣音者(OR2.63;95%CI1.18–5.84)。在有效组中,病情重者及C反应蛋白水平(C-reactive protein,CRP)正常者接受3%高渗盐水治疗2天后疾病严重程度缓解更明显。结论1.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率为74.5%,且有效率与病原学检测结果无关,故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可选用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2.单纯母乳喂养、发病10天以内、肺部听诊闻及广泛哮鸣音的患儿更适合接受3%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3.病情重、CRP水平正常者使用3%高渗盐水治疗2天后病情更易获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