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8月11日“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逐步转变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形成了参考前一日收盘价和一篮子货币变化的定价机制。紧接着,2015年12月1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加剧,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贬值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随着2016年美元的强势表现,市场随之对人民币产生了贬值预期,另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的转变能够解释部分贬值原因。再者,作为“8.11汇改”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16年全年美元指数、人民币中间价和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走势呈现出不对称性,如何解释此种不对称的现象,对于研究人民币定价机制的转变对于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影响十分重要。首先本文充分考虑了影响2015年初至今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的因素,利用最新发展的GFL(group fused Lasso)算法分析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7月15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结构变化,寻找影响人民币中间价的关键时间节点。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在2015年8月11日和2016年1月11日发生了两次结构变化,人民币定价机制逐渐市场化,人民币在岸市场汇率和离岸市场汇率价差逐渐缩小,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逐步转变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变化”。其次,在2016年以来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美元走强下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下行都可能作为解释2016年10月以来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指数、美元指数和人民币中间价三者呈现不对称走势进行分析,尝试解释上述不对称走势的原因,分析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问题。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恰逢美元强势周期,如何把控人民币剧烈贬值风险、解决对于我国美元储备的担忧都值得仔细把握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