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能引起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有约9%的人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劳动能力。主要症状包括神经根痛、感觉异常等。在临床诊断中,医师越来越依赖于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而目前的影像学结果与临床症状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不能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目前的研究急慢性LDH患者各生理检测指标及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期患者以快速缓解疼痛为主,而慢性期患者以综合治疗为主,所以亟需对患者的影像学图像与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的影像学信息与LDH病例分型之间的关系,以便让医师能更好的对不同分型的患者进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急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DR、CT等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为该疾病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的依据。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分别行腰椎DR、CT扫描及重建处理,通过对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DR指标包括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腰骶角、椎间隙高度。CT指标包括髓核密度、髓核突出率、髓核情况、矢状面、总多裂肌面积、平均多裂肌厚度。分析其差异。结果慢性组患者65名,年龄45.4±4.7岁,男36名,女29名,病程7.6±0.6月,L2-L3节段6例,L3-L4节段12例,L4-L5节段26例,L5-S1节段21例。急性组患者63名,年龄46.7±5.3岁,男34名,女29名,病程2.1±0.3月,L2-L3节段6例,L3-L4节段11例,L4-L5节段25例,L5-S1节段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突出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组患者腰椎曲度1.56±0.41 cm,急性组患者腰椎曲度1.31±0.44 cm,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慢性组患者前凸指数2.01±0.55 cm,急性组患者前凸指数1.45±0.37 cm,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慢性组患者骶骨倾斜角31.45±3.11度,急性组患者骶骨倾斜角29.41±4.03度,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慢性组患者腰骶角131.35±6.22度,急性组患者腰骶角127.42±5.72度,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慢性组患者椎间隙高度9.55±1.21mm,急性组患者椎间隙高度7.12±1.64mm,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慢性LDH患者CT扫描显示椎间盘以中央型突出为主,硬膜和神经根受压移位相对不明显;髓核密度多以≤80HU为主,少数大于80HU;髓核突出率28.35%±8.36%;髓核情况多以突出和脱出为主;矢状面突出1层面、2层面、3层面没有明显差别;总多裂肌面积938.53±85.85 mm2,平均多裂肌厚度21.35±2.15mm;急性患者多以左侧或右侧突出为主,患者可见有明显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移位;髓核密度以大于80HU为主;髓核突出率33.42%±7.22%;髓核情况多以脱出和萎缩粘连为主;矢状面突出偏向于2层面、3层面;总多裂肌面积745.28±73.93 mm2,平均多裂肌厚度19.63±1.86 mm;两组患者CT检测各指标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直腿抬高角度比较结果显示慢性组患者(62.63±10.56)明显高于急性组患者(53.58±10.92),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硬度值慢性组患者(1.57±0.25)明显低于急性组患者(1.67±0.22),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侧弯活动度左侧略高于右侧活动度,慢性组患者(L:30.42±5.86;R:26.75±4.52)明显高于急性组患者(L:20.37±4.21;R:18.28±3.16),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慢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指标有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选择治疗方法上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医师制定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