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促使世界各国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尤其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电影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先进科学技术与经济支持下已经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这不仅体现在电影制作的跨国性合作上,还体现在引进与输出的电影数量的增长上,以此满足和丰富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和消费需求。许多的电影都会采用双字幕,因此电影的翻译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电影的翻译,不仅包括字幕和配音,电影片名的翻译更不容忽视。一个成功的电影译名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经久不忘,而且极大的促进了影片的推广。模因论在上世纪末提出时主要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现象,而随着各学科领域学者对其不断的探讨研究,模因论也被用来解释语言学、生物学等领域中的现象。模因是指通过广义上的模仿而将信息、行为、知识等以非遗传方式进行传递而使自身能够生存。在模因传递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可以被传递下去,而是要遵循一些原则。本文以模因论为视角研究电影片名的翻译。作者首先通过对语言与模因关系的探讨,认为无论是汉语电影片名还是英文电影片名都是一种模因。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两种电影片名模因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和汉语两种电影片名在语言、文化及美学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在模因论视角下,电影片名翻译的实质就是把原语电影片名模因转化为目标语语言模因的过程。而根据模因论中的观点,要想使原语模因获得成功的传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例如:独特性原则,权威性原则等,使目标语模因更适合目标语和目标语观众。通过对具体电影片名的研究,作者发现以下四个原则更适合电影片名的翻译:简洁性原则、独特性原则、自圆性原则以及连贯性原则;同时在模因论的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常采用以下翻译策略:直译、置换、单位转换、释译、改变信息等。因此,在模因论视角下,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译者应遵循以上标准,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将原语模因的形式或思想传递给目标语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