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如期实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内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与受教育的质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现阶段,“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它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桂林市市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利用实地调查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实证方法揭示市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具体分析了市区教育发展失衡形成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本文对促进城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首先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提出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然后分别指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政治、法律以及教育基础,提出了现阶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原则。第二部分是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分析。在概述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后,以实证方法分析了市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指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传统教育政策的偏差是市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两个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是促进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八条对策:一是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三是推进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淡化校际之间的竞争;四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五是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平等发展的新格局,满足人们的教育选择权利;六是推进”薄弱学校<WP=4>改造工程” ,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七是维护受教育者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更加关心和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八是实施“校校通工程“用信息技术带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针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治疗的理想方法。如何延长胎膜破裂至分娩的时间是改善 PPROM 围产儿预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但尚有部分贫困家庭存在。长期持续的贫困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一些外化问题和内化情感障碍,经济拮据会使
<正> 俄罗斯谚语和俗语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语言简洁、精确、形象和富有表情。谚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譬喻、一般的判断;第二部分是教训、结论。俗语和谚语不同的是
期刊
多变量时间序列包含有比单变量时间序列更丰富的动态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完备性和确定性,但多变量时间序列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冗余信息和部分噪声。为了更好地反映多变量时间序
这篇文章介绍了关于高速钢用于气门座圈的情况。评定了两种材料:一种是研发的高速钢M3/2粉、Fe粉及NbC的混合粉制造的材料;一种是为了比较,由Fe-Co合金制造的气门座圈。用SEM
<正>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间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转换的时间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科学问题之一。华北克拉通东北缘早中生代沉积地层的物源变化和晚古生代晚期
会议
开展英汉对比研习,有助于英语教师从更宽的视角去认识英汉语言、文化现象及其背景知识,提高思想思维水平;有助于英语教师通过英汉学科间的相互启发、借鉴、类比和碰撞等,进一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具体主题(如学科知识点、学习任务)而设计开发的,旨在讲解重难点、拓展时政背景、丰富教学素材的简短在线课程。根据初
本文以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以直剪、非饱和土三轴试验和CT试验为手段,对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结构强度特性及变形、损伤演化过程、土体孔隙的扩展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
从一个把梦顶在头上的大学生,到一个把梦捧在手中的留学生,再到一个把梦踩在脚下的女人。文章拟从作者人生的三个阶段,展现了不同时期,於梨华通过自己不同风格的作品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