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如期实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地区内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与受教育的质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现阶段,“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它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要分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桂林市市区教育发展的实际,利用实地调查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以实证方法揭示市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具体分析了市区教育发展失衡形成的原因,最后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项对策。本文对促进城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首先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提出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然后分别指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政治、法律以及教育基础,提出了现阶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个原则。第二部分是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分析。在概述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后,以实证方法分析了市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指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传统教育政策的偏差是市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两个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是促进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探讨。在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八条对策:一是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基础教育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三是推进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淡化校际之间的竞争;四是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五是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平等发展的新格局,满足人们的教育选择权利;六是推进”薄弱学校<WP=4>改造工程” ,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七是维护受教育者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更加关心和资助贫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受教育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八是实施“校校通工程“用信息技术带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