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许多传统产业企业为了享受高效率低成本、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等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成果,与时俱进的开发或改造企业信息系统,外包信息系统软件项目与日剧增。在成规模地建设这些项目同时,却出现了大量问题:用户抱怨信息系统没有完全实现自己要求的功能、效率低下、故障太多、效益成本比太低等等。大量的事实直指项目质量问题,从理论角度来讲,项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理能力的高低,项目经理责无旁贷。称职的项目经理不仅要处理客户关系、团队关系,灵活处理突发的冲突和变动的需求,更应控制项目质量,管理工程进度、项目成本和项目风险等。但中国能力、素质高的项目经理却屈指可数,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止2013年在国家工信部已注册并可在数据库查询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有12421个,项目经理有35522。绝大多数的信息系统软件项目均由非职业或水平不高的项目经理管理控制项目质量,并且这些项目经理又同时存在于建设方(甲方)和承建方(乙方)之中。因此利用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提高我国项目经理的项目过程管理水平,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全员参与,对提高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质量有着必要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论文系统地分析了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特性、生命周期阶段等理论,以及对软件工程产品质量国家标准GB/T16260-2006、软件测试规范GB/T15532-2008、质量要求和测试国家标准GB/T17544-1998等标准进行归纳总结,概述了质量规划、保障和质量控制等实施过程及其技术手段。建立了一个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员参与的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过程质量管理的框架,使项目的建设方(甲方)和承建方(乙方)全员将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过程质量管理按照阶段、目标、角色过程活动、技术方法和提交文档五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全员参与的信息系统软件项目过程质量管理框架理论对C公司为D单位建设邮件群发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从供需两方角度按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顺序分析案例中信息系统软件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