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语料库对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综合考察。 论文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学界对于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多集中在共时层面,历时研究数量较少;多限于对演变过程的简单梳理,很少探究演变动因。因此,立足于大规模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就”、“才”、“光”这三个限定性范围副词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小说为语料,对“就”、“才”、“光”的语义、句法分布和语义指向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我们把“才”分为后指限定数量、程度的“才1”和前指限定条件、原因、目的的“才2”。当限定的程度处于某一进程中时,“才1”既可表示进程已完成,亦可表示进程未完成,而“就”则只能表示进程已完成。“就”限定范围时可以带有确定的语气,这是“才1”和“光”不具备的。 论文选取各个历史时期的若干经典口语著作为语料,考察了“就”、“才”、“光”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各阶段的共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近代的“就”以限定范围为主,限定数量次之,限定程度的相当少见;宋代到元代的“就”只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到明代开始具有修饰体词性成分的功能。“才1”主要表示数量少,其次是表示程度低;在汉代,“才1”已经既能修饰谓词性成分,又能修饰体词性成分。近代的“才2”以限定条件为主,其次是限制原因,未见限制目的的用例。“光”以限定范围为主,限定数量的情况很少,未见限定程度的用例;在句法分布上,“光”以修饰谓词性成分为主,修饰体词性成分的情况较为少见。 论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探究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的演变动因。“就”的演变受到了语义变化、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语境意义这三方面的影响。“才1”的出现是由于“纔”的“微黑色”引申出“仅暂”义。“才2”在“初始”义的基础上,经过和“始”、“方”等词的同步引申而出现。“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出现在“光前绝后”这个句法结构中,由于对文而产生“空”义,又由于出现在“光头”、“光身”这类词语前面而发展出“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