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的历时演变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语料库对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综合考察。  论文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学界对于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多集中在共时层面,历时研究数量较少;多限于对演变过程的简单梳理,很少探究演变动因。因此,立足于大规模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就”、“才”、“光”这三个限定性范围副词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论文以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小说为语料,对“就”、“才”、“光”的语义、句法分布和语义指向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我们把“才”分为后指限定数量、程度的“才1”和前指限定条件、原因、目的的“才2”。当限定的程度处于某一进程中时,“才1”既可表示进程已完成,亦可表示进程未完成,而“就”则只能表示进程已完成。“就”限定范围时可以带有确定的语气,这是“才1”和“光”不具备的。  论文选取各个历史时期的若干经典口语著作为语料,考察了“就”、“才”、“光”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各阶段的共时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近代的“就”以限定范围为主,限定数量次之,限定程度的相当少见;宋代到元代的“就”只能修饰动词性成分,到明代开始具有修饰体词性成分的功能。“才1”主要表示数量少,其次是表示程度低;在汉代,“才1”已经既能修饰谓词性成分,又能修饰体词性成分。近代的“才2”以限定条件为主,其次是限制原因,未见限制目的的用例。“光”以限定范围为主,限定数量的情况很少,未见限定程度的用例;在句法分布上,“光”以修饰谓词性成分为主,修饰体词性成分的情况较为少见。  论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探究限定性范围副词“就”、“才”、“光”的演变动因。“就”的演变受到了语义变化、句法位置的改变和语境意义这三方面的影响。“才1”的出现是由于“纔”的“微黑色”引申出“仅暂”义。“才2”在“初始”义的基础上,经过和“始”、“方”等词的同步引申而出现。“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出现在“光前绝后”这个句法结构中,由于对文而产生“空”义,又由于出现在“光头”、“光身”这类词语前面而发展出“只”义。
其他文献
明清之际大量敷演小青事迹的戏曲问世,这些戏曲作为戏曲史的一环,也是“小青热”的重要部分,基于它的重要性,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主要聚焦在这些戏曲文本的考辨、小青真
经过百年的工业发展和两性社会结构的调整,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具备典范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哈代成长于维多利亚时期,见证了此期发生的一系列历史重要事件,其作品吸收了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神话学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正史之源头《史记》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试图论证这样一个命题:《史记》的撰写体现了神话思维,我们解读《史记》也要以神话思维为门径。进
本文在有关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历时追溯和共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系副词,包括“连”、“连连”、“一连”、“
高考前的美术应试教育在大学艺术设计基础素描教学中会起到束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的作用。强化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结合结构素描发现线条的美;注重表现图底与图形的空间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现代化的浪潮作为强势的、不可逆转的潮流席卷全中国。云南虽地处边疆,本地区发展较为落后且不平衡,但在总体发展趋势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
“神”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古代的哲学和艺术均将“神”看作最高的人生追求和审美准则。在古典美学领域,以“神”范畴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范畴群,其中
本文采用民国史视角,采用历史还原的方法,对《文艺月刊》(1930年-1941年)进行梳理,并参照同时期相关作品,主要考察1930年代的朝鲜问题、基督教问题、九一八事变、正面战场及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他自1985年真正意义步入中国文坛以来,一直在其小说创作中积极地探索、笔耕不辍。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