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经典问题是20世纪中西方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论文首先从中西方“经典”释义的源溯着手,概述归纳了文学经典的三种主要品质特征:时代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独创性与典范性的统一。在关于文学经典建构的动力与复杂因素的认识上,针对目前理论界存在的本质论和建构论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论文指出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之处,但又有片面之嫌,文学经典的形成应是“内部”要素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阐释学,从作为方法论到本体论的转变对文学经典的阐释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本体论的阐释学认为,文学经典的阐释只是一个历史过程,永远不会终结,而是向着未来无限开放和敞开。任何一种阐释维度和视角都有其澄明的一面,又有其遮蔽的一面,经常是深刻洞见与遮蔽盲视并存。审美阐释、意识形态阐释、文化阐释这三种基本的阐释维度都有其各自阐释的必要性、合理性、适应性、阐释的洞见与遮蔽。理想的阐释效果应该是三种维度的有效结合。 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和图像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是当今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消费文化对文学经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解构,改变了经典的文本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促进了经典的世俗回归,祛除了经典的神圣光环和神秘面纱,但也消解了经典的意义深度,稀释了经典的精神内蕴;消费文化改变了文学经典存在和发生影响的文化语境和价值规范,改变了大众对经典的接受心理、接受目的、期待视野和阅读态度。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影视为主体的图像文化的兴起对经典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经典的生产机制和美学品格发生了显著变化,推动了经典的平民化和艺术的民主化,使大众对经典的接受方式和接受效果发生了明显改变,由过去的“线性阅读思考”方式转变为“直观视听感知”。 在当今这个消费时代的语境中,更需要重提经典的意义。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构造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在重构经典的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眼光,从时代的语境出发,继承经典中的优秀艺术精神和思想精华,让经典映照出时代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