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熔点与过冷态挤出iPP结晶形态结构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形态结构强烈依赖于其大分子链结构和加工成型条件。高分子材料制品形态结构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复杂的温度场和外力场作用下原位形成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外场作用下形态结构形成、演化、调控及最终结构对发展聚合物成型加工基础理论,开发出高性能、复合化、多功能化、低成本化及清洁化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十年中,众多学者研究了剪切场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的结晶结构演变与流变行为,针对温度条件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本文主要研究了近熔点和过冷态挤出条件对聚丙烯结晶形态结构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熔体温度、结晶温度、熔体熔融历史下柱状晶与β-iPP形成演变规律,构建了近熔点挤出柱状晶与过冷态挤出β-iPP的形成与演变模型。   1、通过挤出近熔点熔体制备样品,采用偏光显微镜(PL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挤出熔体温度(Te)、壁剪切应力(σw)和挤出前熔体保温时间对柱状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Te升高时,挤出样品中α-iPP和β-iPP柱状晶的长度明显变短,直至消失;β-iPP相对含量显著降低。(2)当σw增大时,α-iPP和β-iPP柱状晶的数量显著增加;但β-iPP相对含量降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近熔点挤出条件下柱状晶形成与演变模型。   2、通过挤出过冷熔体制各样品,采用PLM,WAXD和DSC研究了壁剪切应力(σw)、挤出熔体温度(Te)和结晶温度(Tc)对iPP结晶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σw≥0.020MPa时,挤出物表层出现β-iPP柱状结晶;当σw≥0.045MPa时,不但挤出物表层存在β-iPP柱状晶,而且芯部也有β-iPP球晶形成;即σw的增大有利于β-iPP相对含量的提高。(2)随Te的升高,β-iPP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   (3)DSC和WAXD结果表明当Tc处于105~125℃之间时,绝对结晶度与β-iPP相对含量随Tc的升高而增大;当Tc高于125℃时,绝对结晶度继续增加但β-iPP相对含量降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过冷挤出条件下β-iPP的形成与演变模型。
其他文献
该文以“协同理论”和“共振效应”为理论基础,构建并实施了“多元协同、多维共振”的机械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多元多维多度”协同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社会对高校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仍受传统就业思维影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人格塑造与思想引导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协助和补充,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育人成材的作用.然而,家庭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其存在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铝硅合金Na变质、Sr变质以及Na-Sr复合变质的相关内容。研究了钠盐变质剂的加入量、合金的变质效果以及变质处理后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利用自主研发的热分析仪,采集不同钠盐的加入量下各个变质时间的冷却凝固曲线,观察其共晶平台温度差值,并结合金相组织形貌,分析其对ZL101合金组织产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盐加入量为2.0%且变质处理后时间达到8min时,过冷度最大,变质
学位
PbZrO3-PbTiO3-Pb(Zn1/3Nb1/3)O3(PZ-PT-PZN)陶瓷是一种经锌铌酸铅(PZN)改性的锆钛酸铅(PZT)陶瓷,具有良好的介电和铁电性能,在压电传感、铁电制冷、铁电存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此
框架木箱在大型产品包装件中使用广泛,其结构设计是影响框架木箱使用的关键问题。由于框架木箱种类繁多,设计时需要查阅大量手册和标准,且计算过程复杂繁琐,导致设计效率较低,正确性也难以保证。开发参数化CAD系统,可提高框架木箱设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然而传统的参数化CAD系统仅限于本地主机,导致应用范围狭小,影响了使用价值。利用网络化实现技术,建立基于Web服务的框架木箱参数化CAD系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
随着“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传统会计行业的工作模式已在悄然间发生重大转变,因此会计行业对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职业
大气是地球氮元素储量最大的氮库,由于氮气的三键结构十分稳定,打开它所需的能量较高,因此在工业革命以前,主要靠闪电固氮和生物固氮将其转化为人和生物可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然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由于其具备速生性、抗逆性等生理特点,被广泛种植于中国华南沿海地区,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人们对于无瓣海桑的入侵潜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