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实验数据和莽山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利用土壤类型法估算了莽山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库密度和储量,分析了莽山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因素,为莽山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莽山主要土壤类型有机碳含量山地黄壤是莽山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9.06g·kg-1;黄棕壤为第二大土壤类型,平均有机碳含量为23.58g·kg-1;紫色土为为第三大土壤类型,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3.03g·kg-1。通过统计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为: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各类土壤有机碳密度在0-60cm层下降比较明显,其中黄棕壤下降幅度最大,山地黄壤次之,降幅分别为:64.97%、67.36%;在60-100cm层差距不大。2.莽山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莽山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3.436×106t,各土壤类型碳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草甸土。莽山主要土壤类型有机碳平均密度为195.35tC·hm-2。莽山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平均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红壤>紫色土,空间分布在106.85-216.83tC.hm2范围内变动。3、莽山土壤表层(0-20cm)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莽山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41.74-85.67tC.hm-2之间,面积加权平均值为75.30tC·hm-2。莽山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493×106t,占莽山土壤有机碳库总碳储量38.55%。莽山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本大体上为东、南、西三面山地高,中部起伏分布格局。4、莽山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讨论莽山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影响因子间关系的结果,莽山土壤有机碳密度伴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伴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气温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没有达到统计意义标准,说明:气温和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相关性的显著性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海拔高度与有机碳密度关系表明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可以通过显著性(p<0.01)检验,表明土壤中同土层的有机碳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与坡度关系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莽山地区在3°-18°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18°坡度级别,土壤有机碳密度取得最大值,然后在20°-36°坡度级别区间,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莽山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大小顺序是:慢生阔叶林>杉木林>松类林>灌丛,说明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是因植被类型而异的。莽山主要土壤类型表层土壤pH值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关系,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pH值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反映了莽山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碳与pH值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全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P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