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Ⅰ粒子及缓释氟尿嘧啶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2013年5月治疗的45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其中7例患者癌栓侵及门静脉左支,9例患者侵及门脉右支,11例患者侵及门脉主干及左支,12例患者癌栓侵及门脉主干及右支,6例侵及门脉主干及两支。肝功能child分级A级25例,B级20例,临床分期Ⅱb期16例,Ⅲa期29例;一期手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二期手术在TACE术后24-48小时内在CT导向下行经皮肝穿刺,直接在门脉癌栓内植入125Ⅰ粒子和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观察手术前后1-6个月患者癌栓肿瘤大小变化,参照RECIST标准评价局部疗效,通过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肝功能的变化,采用K氏评分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内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结果45例患者均按计划行TACE术45次,粒子、缓释氟尿嘧啶植入术51次,平均植入粒子15.5颗,缓释氟尿嘧啶250mg,植入过程无粒子丢失,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胆系损伤及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4、6个月癌栓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31.37%(16/51)、47.06%(24/51)、78.43%(40/51)、80.39%(41/51);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6个月病人K氏评分80分以上者分别为:12及16,22,23,20;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在术后1-2周期间肝功能检查示转氨酶、胆红素较术前增高,1.5月后再次复查均较术前水平较低,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A级25例,B级20例,术后A级35例,B级10例,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第4周时均回复正常,患者无明显不适。对其它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术后肿瘤标志物均有明显降低,植入后4月有效率最高(92.16%),植入后6月有效率又有所下降(84.21%),部分患者AFP升高可能由于原发病灶进展导致。3例病人出现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出现肺转移。术后3例出现肝包膜下少量出血(6.67%),未行特殊处理,3天后复查CT均基本吸收。7例(15.56%)术后穿刺点周围疼痛,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植入后第6个月2例患者出现粒子丢失。结论CT导向下经皮肝穿刺125Ⅰ粒子近距离放疗及氟尿嘧啶植入剂间质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肝癌伴门脉癌栓局部控制率高,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